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明帝国的崛起>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

许杰很快就打马离去。沧州距离京师大约五百里,快马加鞭的话,他大概能在今天晚上抵达京师。顺便能赶上明天的真理报版面。

张昭这边的会议很快就散掉,他回到书房之中,几名参谋正在这里商议军务。

他们的任务是测算试行改革卫所司改革江南卫所的方式、成本几何。

“大帅…”

几名参谋纷纷起身,将空间让给他和跟着后面进来的王武。

张昭微笑着点点头,坐回到书桌边,慢慢的喝口茶,道:“小二,不要急躁。”

王武一脸的络腮胡子。他最近烦躁间谍的事没有刮胡子,摸摸脑袋,惭愧的道:“大帅,我这性子…”

他的性格有点急,当年指挥军队作战失败就是这个原因。

王武走近前两步,道:“大帅,钱宁的嫌疑怕是可以洗脱了。”钱宁要是内奸,现在喝斥大帅的圣旨早下来了。京中局势哪里有可能还反复呢?

“我看崔坤的嫌疑很大。我竟然忽略他是扬州府人。”

张昭不置可否的笑笑,问道:“小二,你说当父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王姨娘可能有身孕。”

“啥?”

王武有点懵,话题怎么扯到这上头。不是说间谍的吗?只能顺着张昭的话题聊。不知道怎么的,心里紧绷的弦却是突然放松下来。

或许,这就是大帅的本事吧。

赵师爷和崔坤两人从船舱里出来。秋天的江风呼啸,微微的寒意从运河面上升起。

赵师爷心境萧索,吟诵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fēng_liú人物。”

他作为张大帅的核心幕僚,掌机要文字。结果竟然连张大帅何时写的“榜文”都不知道,他内心之中如何能不难受?

他已经有辞职离去的想法。

崔坤叹口气,“子龙兄,如此重要的文章,大帅竟然都不和我们商量。唉…,应该是白话文写的!”

他久在张昭幕府之中,对这位大帅的水准还是清楚的。引经据典,九成九是不会。他自己写的文章,只能是白话文。

当然,张大帅的白话文水平很高。逻辑清晰,分析透彻,层层递进,得出结论。

赵师爷摆摆手,“也不一定。季珪,你莫要忘了大帅内室里的王姨娘。”

王姨娘出身名门,父祖皆是大儒。且其人还活跃在报纸上,笔名:女校书。更兼着《时代周刊》的主编,乃是京中一等一的奇女子,名声很大。

而他是读过王姨娘在报纸上发表的文字,且不说观点如何如何,但行文确实非常流畅,各种典故信手拈来,很见儒学功底。

崔坤一想也是,点点头,沉默着的看午后的运河,河面上船只众多,千帆而过。

赵师爷也不知道这位昔日的同窗好友在想什么,安慰道:“季珪,最近要少饮点酒,竹嫣姑娘毕竟过去。现在大帅局面不佳,王小二脾气很急。”

崔坤点点头。

这时,码头上的亲卫来报,河间府的新军卫指挥、游击将军前来拜见“张使相”。赵师爷被叫去陪客。

崔坤目送好友离开,回到自己的客舍中,关上门。用力的揉着脸,眼神清明、痛苦,并无醉醺醺的模样。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他自弘治十五年经好友赵子龙引荐,来到张昭幕府中做事,这两年来基本都是跟在张昭身边。这谁会没点“宾主”之情?张昭给他们这些幕僚的待遇都是很好的。

再者,他真的希望看到张昭“落败”吗?这些年他身在新军营中,早就接受新军营的理念。儒家,无法带着大明跳出“历史治乱”的循环!

但是,另一边却是授业恩师,还有他这么多年对圣人之言的学习、热爱。

他又真的能忍受张昭把圣人之学踩在脚下,丢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吗?

所谓的为竹嫣姑娘情伤而酗酒、买醉只是个幌子。他心中真正的痛苦是这种剧烈的冲突落在他身上。

现在,这莫非是天意?

一切结果,最终都交给张大帅自己的“榜文”去决定。他不再有任何的决定权、影响力。

那么,那篇文章是什么样的?

八月十八日下午。京中,白马书院。

最近一段时间,山长唐宽针对枢密副使、新秦伯张昭的言论越来越激烈。

而白马书院中的教谕和讲郎们基本赞同他的观点。

顺带这白马书院的学生们也同样在“痛批”张昭:祸国殃民,此獠当斩之以谢天下。

下午的明伦堂中,山长唐宽讲课,书院里的一百多名生员都过来听课。

弘治十七年是乡试年。今秋有秋闱。北直隶这边的秋闱已经开始。留在书院的这些生员全是没有参加乡试资格的。

话说,大明朝的科举,乡试可以视为读书人的生死大关。秀才、进士的难度都没有这么高。

搁在穷乡僻壤,提学大宗师也只能“矮个子里拔高个”,生员的水平很可能只是能写一篇通顺的八股文。

举人的难度,特别是南北直隶,江南等地,其难度远超后世的高考。概率非常低。

被生员们簇拥着,唐山长穿着灰色的道袍,儒生做派,朗声道:“今日与诸生会于此论道,不论制艺,不论经学,单论如今之局势。

我理学宗师,横渠先生有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今便到诸生继往圣之绝学时。今有国贼张昭,兴科学,抑儒学。更要严惩扬州、


状态提示: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