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奋斗在开元盛世>第337章突兀

谢直回到了家,一声叹息、

终究还是答应了李尚隐。

非他本愿。

李尚隐的确实不错,谢直真不想亲手把杨玄璬弄死!

一来,是谢直在金銮殿上连放三炮,实在有些太过张扬,让他不得不准备韬光隐晦一段时间,这就是李尚隐嘴中的“知进退”。二来。如果谢直亲自把杨玄璬送上断头台,确实不利于他的名声。

到底,谢直没完没霖怼弘农杨氏,就是因为人家家里养了个女儿,名叫做杨玉环。

为了不让杨玉环入宫,谢直已经把人家老杨家祸祸得够够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亲自出手,给杨玄璬定罪,实在有点儿赶尽杀绝的意思……可是他又没法跟别人解释为什么杨玉环不能入宫……

得啦!不能解释就不能解释吧,既然解释不了咱们就认。

可关键的问题在于“名声”二字。

名声,在大唐这个社会里非常有用,甚至可以——好名声可以当饭吃。

比如,东村有一个铁匠姓李,手艺不好。西村也有一个铁匠,姓张,手艺比老李强多了。

东南西北四个村子,只有他们两个铁匠,如果村民要打造个铁锹,打造个锄头,或者打造把捕,你是找手艺好的老张还是去找手艺差点的李铁去?

答案自然是去找老张。

但是问题就来了。

人家老李这个手艺不好,人家连个锄头都打不了吗?不见得吧?你又没有亲自让她他打造过,你又没有亲自使用过他打造的锄头,你怎么就敢断然人家受益不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啊。

可是呢?道理是这个道理,当你选择购买或者打造锄头的时候,你还是要去找老张去。

为什么?

到底,还是人家老张的名声好!

甚至这种好名声不单单对他好。对他们家,对他的徒弟。都好。

咋呢?

你们家有半大的子,不想种地了,以后靠什么吃饭啊?怎么也得学点手艺去吧……得,拜师当铁匠吧。

你是上老李家拜师去,还是上老张家?

一般人都会选择老张,毕竟名师出高徒嘛。

结果,这个半大子就不信邪,都老张手艺好,都要拜老张为师,那老张家得有多少徒弟?

我不去!

我去老李!

老李的徒弟少,竞争就少,竞争少呢,我就容易得了师傅真传!我好好的学手艺,好好儿的练,我就不信不行!

好!

这半大子怎么想的就怎么办,拜师不,学艺不,八年之后,学成出师,回到南村开了一间铁匠铺子。

巧了,老张家的徒弟,也学成了,回了老家北村,也开了一家铁匠铺。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张头儿也好,老李头儿也好,都老了,岁数大了打不动铁,铁匠铺人家不干了。

行了,现在东南西北四个村,变成南村有老李的徒弟,北村儿有老张的徒弟,又是四个村子两家铁匠铺的局面。

问题来了。

又有人要打造锄头。找谁?上南村儿。还是上北村?

你刚一出门往南走,人家问你你干嘛去?

你我打造把锄头,正准备去南村呢,那里新开了一家铁匠铺,找他去。

人家就了。打造锄头,那你奔北村儿啊,你为什么上南村儿啊?

你还纳闷呢,南村不有铁匠铺吗?怎么了,也关门了?

人家就了,你赶紧奔北村吧,北村是老张的徒弟,南村是老李的徒弟,老李自己的手艺就不成,他教出来的徒弟,能有什么好手艺?北村老张的徒弟则不然,老张的手艺好啊,教出来的徒弟,肯定也差不了,就是不知道他得了老张的几分真传……

你一听,有道理,奔北村吧,找老张的徒弟去!

看明白了没有?

“名声”二字,在大唐,不单单能当饭吃,还能够传承!

那谢直现在是什么名声?

明法榜首、制科甲等,万人相送的谢三炮!

该怎么就怎么,谢直虽然当官仅仅三个月的时间,但是他这三个月也着实做出了不少的成绩。虽然比不得什么大唐宰相之类的高官显赫,但是在八、九品这种低级官员之中,也算是赫赫有名,尤其是金銮殿上连放三炮,生生的给自己打造出来了一个谢三炮的威名,从今以后,不光是平民百姓,即便是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一提到汜水谢三郎,都得由衷的一句,这子是好样的!

正所谓穷**计、富长良心。

穷的时候,大地大、吃饭最大,只要不犯法、不违背公序良俗,稍稍动一点心机,别人知道了,也不过也是哈哈一笑而已。

但是,在有名气之后,必须要爱惜羽毛了!

这倒不是啥“解决了温饱之后的良心发现”,而是你要继续向上的必然要求,可细品!

谢直恰好就是出于这样的一个阶段。

有名声了吗?

有点,不管是因为瘦金体,还是因为谢三炮,知道他的人已经不少了。

想要冲击高位吗?

当然了,二十一岁的监察御史,堂堂的正八品上官员,即便按部就班地熬资历,也有一个六部尚书等着他。

这个阶段,就必须考虑在家的名声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别的都还好,什么因为粮价与大唐右相决裂,什么敲响登闻鼓被子罚了十年不得作诗,不但不是污点,反而是一段又一段的士林佳话,即便不入青史,也会作为野史流芳万代。

唯有硬


状态提示:第337章突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