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大汉霸主>第五百三十二章 迁徙流民
是官府来做,那么肯定会在钱粮方面有所克扣。最多就只能够让他们有盘缠回到各自的故乡。

这个办法太简单粗暴了,所需要花费的钱粮也是最多的,数十万的流民,没有数亿以上的钱财是解决不了问题,且这样做,其实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他们就算是返回到了他们的故乡又如何?到时候,他们未必就能在故乡生存得下去。

这样的,的确是可以解决了滞留在洛阳京城的流民。可却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

但相对于朝廷方面来说,自然是更希望这样直接快脆的解决问题。如果朝廷不缺钱的话,又或者是愿意付出这笔钱来解决问题的话,恐怕也早就解决了。

这样不行,只可以当作为其中的一个辅助性的办法。比如,可以通过自愿的性质,让当中的个别流民,有着强烈愿望,想要返回故乡的流民自己离开。

第二个办法就是想办法就地安顿安置。但这个办法,也需要朝廷官府方面出面。因为如果是就地安顿安置的话,他们必须要有居住的地方,耕种的田地。

京城洛阳附近的田地山林,都是有主的。并且原本洛阳附近的人口就比较密集,没有那么多耕可以一下子安置得了数十万一般的流民百姓。所以,就必须要官府出面,分流一些流民到别的地方去安置安顿。

可这个办法也不行,官府如果有这样的执行能力,恐怕也早就做到了。

所以,刘显认为,要解决这些流民的办法,就唯有将他们都迁徙离开,集中迁徙,迁到一个可以让他们开荒造田的地方,先集体管治,让他们集体劳作,待到他们可以自力更生了,再让他们各自拥有各自的私产。

这样,刘显认为是最好的一个方案办法,当然,这前期需要付出也是较大的,数十万人的吃喝用度,并且还少说都得半年以上。可刘显认为这样的性价比是最高的,以后所能收获到的回报也是最大的。

如果按照杨氏县、柳林城的方案办法来,这数十万流民,到时候也都可以自成一城了。如果这些流民都聚居在一起,那么也会产生各行各业的产业链。而作为对这些流民的管理者、统治者,到时候所收获的回报肯定是相当惊人的。

而让刘显更为心动的是,这人口就是资源啊。数十万人当中,到时候能够给自己提供两万青壮兵源就已经赚到了。

说真的,刘显现在还真的有些想把这些流民都迁到自己的杨氏县、柳林城去。

可这也只是想想,却不能那么干。主要是因为朝廷方面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这么多流民集中迁徙,朝廷方面也肯定不会不理不闻。事实上,也必须要获得朝廷的准许,这些流民才有可能集中在一处地方去。

也就是说,刘显现在想要处理洛阳四周的这些流民,始终都还是绕不过朝廷。

刘显把戏志才、陶丘洪、单永、李元、等人请了进来。

请他们坐好后,刘显就把自己打算解决洛阳流民的事跟他们谈了。

戏志才听了一脸惊讶,因为洛阳四周的流民,可是数十万人啊,刘显居然有这么大的魄,打算一次性解决问题。有着集体迁徙的计划。

至于陶丘洪几人,他们倒没有太过惊讶,因为他们都看到了刘显在杨氏县、柳林城的所作所为。现在杨氏县、柳林城不是好好的?那里的百姓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可以说,真的不比生活在这京城洛阳的百姓差了。

丰衣足食,少有所育老有所依,人人都有着各自的活计,生活充满希望。那里的百姓,朴素热情,积极向上,生活气氛良好,民间风气也良好。这样的生活环境,其乐融融。说真的,陶丘洪早就想返回柳林城去做事了,只是刘显让他留下来罢了。

没看无论是蔡邕还是田丰,又或是郑玄、王越,他们现在不是都已经完全认可了刘显,认可了杨氏县、柳林城。可以说,就算是赶他们,他们都未必愿意离开了。

而刘显可以打造出一个杨氏县、柳林城,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再打造一个?

人口就是资源,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有人,那么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这个,刘显也曾经跟陶丘洪他们谈过。所以,他们也都习惯了一种思绪,就是一切都还是以人为主,认为只要有人,那么很多事就可以经过从中干旋,操作,引领他们去做到。

具体要如何做的事,陶丘洪、单永、李元他们心里都有一定的思量,有了杨氏县、柳林城的例子,他们都可以照例来做。现在的关键,是要如何让朝廷方面准许刘显集体迁徙这些流民。以及,又将要迁到哪里去。

这些,才是眼下需要考虑的。

刘显对他们说明了情况,然后道:“戏先生,陶先生,你们帮我想想看,这些流民,迁往哪里好一些?主要的,可以让朝廷更容易接受,同意迁徙他们。明天吧,我会进宫去求见皇上,跟他说明这些洛阳流民的事。我相信他也很乐意我能出手为他解决这些流民的问题。如果不触及皇上所能容忍的底线,我想他应该是会同意把这些流民迁徙走的。”

“主公说的没错,在洛阳的这些流民,就等于是朝廷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巴不得有人帮忙搬开。戏某觉得皇上会同意的。现在就是要将这些流民迁徙到什么的地方。到一个既安全又能安置他们,又能持久发展的地方?”

“安全、持久发展这些可以先不用考虑。安全得


状态提示:第五百三十二章 迁徙流民--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