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恐怖悬疑>重生之宇宙逍遥>第七十四章:各势力结局(9)

除旧迎新,薯条在这里恭贺大家除夕快乐,阖家团圆,健康快乐!

丁一听到医家的介绍,也是好奇最后2位是哪两位人物?

第二十三位是医家——孙思邈,历史记载,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39年,崩殂于683年,京兆华原(大灾变前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最终完成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编写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孙思邈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孙思邈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

孙思邈的主要著作约有百余种:《老子注》、《庄子注》、《千金方》、《千金翼方》、《千金髓方》、《千金月令》、《千金养生论》、《养性延命集》、《养生杂录》、《养生铭退居志》、《禁经》、《神枕方》、《五脏旁通道养图》、《医家要钞》、《唐书》等。

第二十四位是医家——李时珍,历史记载,李时珍出生于公元1518年,崩殂于公元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大灾变前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

李时珍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被后世尊为“药圣”;

李时珍的著作:《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天傀论》、《白花蛇传》等。

最后一位介绍完,丁一心里唏嘘,这些都是历史耳熟能详的人物,影响着历朝历代华夏子民,是非功过,丁一还真不好评价,至少他们活着,失败者已消失于世,他们就是传奇。

总计二十四位,道家万神宗:张道陵、徐茂功、张三丰、刘一明、武青山;

道家阴阳宗:鬼谷子、诸葛亮、陈抟、刘伯温、洪大同;

儒家:孟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

兵家:孙武、李靖、岳飞、徐达;

纵横家:张良、王猛、范文程;

医家: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

丁一看着这些名人,叹口气,幽幽道:“华夏民族,源远流长,自有记载,黄帝蚩尤到三皇五帝,再到夏商周,各种文化积累,造就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百家齐放。”

“成也百家,败也败家。你们的文化、学术较量,使华夏民族迎来了文化飞跃,跃居天蓝星文明榜首,可你们的内斗,目光短浅,甚至自视甚高,傲慢天下,看不起你们认为的蛮夷之地。”

“在巴掌之地相爱相杀,简直是混账至极,如不是这样,华夏民族会有多么强大?还会被外族多次入侵?还会被大肆屠杀?想必很多传承都已失传了吧。”

见丁一对他们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几人都感觉怪异,心里不是滋味,于是二十四人代表张道陵道:“陛下说得是,众多陋习导致民族遭难,导致文化失传,导致大量人才崩殂,导致近代西方列强大肆入侵。”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新炎黄国成立,我们才真正了解到世界有多大,经过新社会的洗礼,我们也意识到学术方面的狭隘,所以只是部分人入世。”

“进入20世纪,科技进入快车道,各种工业发展导致天地能量混杂,不利于修炼者修炼,最主要的是各家流传下来的修炼功法,也只能达到极限,无法再进阶了。”

“我们这里面有很多老家伙,若不是天地大灾变,估计有一小半人已不在了,就是这样我们几个存活已久的也快寿元已近,也就这1-2年了。”

张道陵说完直勾勾的看着丁一,眼睛深处充满渴望,充满希冀,除他外其他人也是这样,当时丁一说的延寿药剂,这刻是他们最想弄清楚的,特别是那些活了上千年,寿元将近的几位。

丁一右手摩挲着下巴,思考片刻道:“时代的局限性,导致你们勾心斗角,强加于百姓,千百年过去,孰是孰非我也不做评判,毕竟人要往前看,自大灾变以后,天蓝星华夏族人已经所剩无几。”

“想要恢复大灾变前的繁华,还需要幸存下来的我们一起努力,如要发展为高等级文明,在宇宙中站稳脚,甚至有一席之地,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在坐的诸位,曾经都是历史名人,在历史上或多或少留下浓重一笔,事迹记载不在少数,你们的能力毋庸置疑,不知你们是否出仕华夏帝国?”

“这里的舞台可不是你们以前玩弄的弹丸之地,大到我也没法描述,文明1-9级,其中多少种族文明不得而知,如过江之鲫,等待我们去结交,去征服,你们具体怎么想


状态提示:第七十四章:各势力结局(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