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东汉末年是三国>0071 贾文和挑灯夜战 乌孙国无奈退兵

只一盏茶的时间,池星糜便率领大军到达了贾诩军前大营外,由于贾诩的前大营安置的相当的大,所以池星糜也就熄了围攻大营的想法,并且准备堂堂正正的从正面一战而胜!

此次为了能一战而胜,池星糜却让乌孙军直接打头阵,而进攻贾诩大营的时候,池星糜的乌孙国大军却遭受到了强烈的抵抗,却是贾诩和甘宁率领着中军在大营前强力的抵挡住了池星糜的进攻!

池星糜指挥着大军连续攻击了一个时辰,数次攻破大营的外围防护,却一次又一次的被甘宁和扎合木率军又给打了出去!持续攻击了一个时辰,最终池星糜鸣金,所有的乌孙国大军如潮水一般退了回去!

而短短的一个时辰的攻防战,池星糜大军便就损失了四千士卒,而神策军却也损失了两千士卒,这两千士卒都是精锐将士,并不是征召而来的青壮。

也不知道是休息还是重新商定进攻策略,半个时辰之后浩浩荡荡的乌孙国大军再次向前军大营袭击而来。

没有遇到丝毫阻碍,乌孙军直接攻破了前军大营的防护,直接冲进了前军大营,对此池星糜还颇为意外。

只不过,有亲卫来报说,在前大营中发现刘备军匆忙撤退,很多粮草都没有来得及带走,在联想到残破不堪的前军大营,池星糜便又放心了不少。

原来就在池星糜撤军休息之际,甘宁率领剩余的神策军静悄悄的后撤,再次撤回了后军大营,而留下了一个破败不堪的前军大营。

同时,池星糜急速命令大军整队,直接攻击后军大营,并且亲自率剩余的大军急速冲向前军大营。

当命令刚刚传达到前锋军中,池星糜率领的大军前军刚刚踏入大营中,空中就飞来了无数的火箭。

见到这些飞旋的火箭,池星糜在考虑道亲卫的禀报,急忙逃走,粮草都没有来得及带走,散落了一地。那一瞬间,池星糜差点没能在马上坐稳,幸好亲兵眼疾手快扶住了他。

“快,快,命令所有士卒,退军,从贾诩大营中退出来。”急忙发布了命令,但命令又哪有天上飞驰的箭雨快。只不过一瞬间的时间,火箭便纷纷射到了易燃物上面。

顷刻之间便燃起了熊熊大火,而在营帐中的乌孙军则争先恐后的向营帐外走去,而且此刻前军大营内已经有将近五万大军在内。所有的士卒争先恐后的向四周涌去,哀嚎声不断,而此时亲卫军、骁果军和神策军却都守住三个方向,唯独留下后退一路。

如此行事,却也是贾诩早就安排好的,利用败军去冲击池星糜本阵。而且被大火惊吓住的乌孙军在尝试了冲击其他三面无果之后,便纷纷向后军涌去。

而池星糜,也不亏是乌孙国大将军,迅速的将中军分开,让败军从中军中央通过,并且做好防御以免贾诩率军冲击乌孙军的本阵后军。

然而贾诩并没有准备袭击池星糜,只是守着前军大营的三个方向,不让一个败兵通过,这一场大火足足少了了一个时辰后,哀嚎声才渐渐的消停。整个前军大营则完全成为了一摊灰烬。

而池星糜却早已经统计出了所有的伤亡数据,在贾诩大营中没能逃出来额大军足足有两万多人,而且逃出来的士卒中有一半受伤,重伤者高达数千人。烧伤在那个时代则是更加危险的一种伤病,在缺少抗生素的年代,大面积烧伤则意味这死亡,这数千人的重伤士卒,只有坐吃等死一途了。

营帐内哀嚎不断,但现在更大的问题不是伤病而是外围虎视眈眈的贾诩大军,此时贾诩已经将所有的火把全部点亮,至此池星糜也才看清楚整个贾诩大军真正面目。

中军大营前正坐着一文士,而文士手中则捧着一卷竹简,旁边的亲兵将火把靠近竹简,好像生怕这文士看不清楚竹简上面的字一样。而文士周围的士卒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好像生怕自己发出的声音打扰道文士看书一般。

池星糜看着这个文士,心中感慨万千,此时,他已然明了,这文士必是贾诩无疑。先前,原本池星糜获胜后会有千言万语对贾诩说,然而此刻却没有丝毫的言语能表达他的内心。但此番战败,他池星糜还有一战的能力,所以也并不打算就是罢手。

“对面可是西域大都护刘备的军事贾诩,贾文和?”池星糜率先问道。

听到此言,贾诩放下手中的竹简,而后看了一眼池星糜,便再次拿起竹简,缓缓的说道:“汝可整军再战,吾在此等汝。”

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将池星糜的准备色厉内荏说话的想法全部给剿灭了。而此时一阵地动山摇,只见远处一只骑兵飞奔而来,走进跟前池星糜定睛一看,除了挂着的“汉”字大旗外,还有一面稍微小一点的“张”字大旗,在结合自己的情报,这只大军不是张任的黑骑军又是何人。

原本贾诩周边已经有将近五万大军,而此刻有了张任的加入,整个贾诩集团就差不多有六万大军,而己方虽然十二万大军阵亡三万,但却有一万受伤,真正的战力却只有差不多八万大军已经,与贾诩的兵力相当,除非汇合龙战的四万大军,但贾诩依然可以汇集疏勒城内的三万大军和一万豹韬军,如此也将近有十万大军,自己并非能有必胜的把握。

于乌孙大军而言,此刻却是不得不退,且不说此刻的己方士卒士气低下,而且己方大军却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更重要通过此次一场大火,池星糜却不知道贾诩还


状态提示:0071 贾文和挑灯夜战 乌孙国无奈退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