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就是帝王,那怕是再弱,也是决策者,最终拍板的。
臣工还是臣工,嚷嚷的再凶,也只是想说服帝王采纳他的意见。
这也就有了贤臣奸相,昏君明君的区别,每一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
若一个朝廷,若所有的措施都是帝王首倡并决策,甚至连执行都干预,即便这个帝王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多少钉。
这个道理赵曦明白,很希望能有那样一个臣工,替他把心中想说出来。他也知道这太难了,毕竟有千年见识的差距。
所以,赵曦不得不明里暗里的设置一些坑,让臣工不知不觉中进去,然后引导并启发他们,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赵曦从掺合朝政开始,就一直是这样做的,不管是东宫时,还是即位以后。
而这一次护卫营营地的事,倒是给了他一个惊喜,有点水到渠成的意思了。
人的潜力无限,特别是涉及自身利益以后所爆发的潜力。
这一次就是。
国朝扬文抑武,不管是后世评论,还是现在真实的感受,确实有这样的意思。
不过,赵曦更倾向于另一种说法:文臣和武勋世家联手压制着新兴武将出头。
狄青老被弹劾,即便他现在远在边州,还是那种不直接领军的角色,依然有人时不时的要找他的麻烦。
而高遵裕,包括种谔和折家的人,那怕是闲着没事时常招惹西夏,却很少有人说他们的不是。
更别说原来汴梁上四军被勋贵世家训练成了废物,这些都没人说。
护卫营的出现,好像要打破这个基本盘了。
国朝新军的两次征战,不管是对西夏还是对大理,都是压倒性胜利。
这就预示着,未来国朝肯定是新军的天下,而新军的所有中下层将领全部是护卫营出去的,新护卫营在大理的表现,也预示着,接下来新军队伍扩编,也必将是这些人做主官。
这些人多数都是没有出生跟脚的。
这是一个草根将出人头地的苗头,这怎么可以?
在整个文臣心里,耕读世家可以再多些,而武勋嘛,只可以逐渐让那些开朝时的武勋慢慢的沉沦,而不可以增加新的武将传承家族。
所以,才有了早朝的争论。
护卫营已经成型,甚至根基也牢固了,想要废除基本不可能。怎么办?只能是掺合进来,把护卫营这地盘也变成打压草根的地方。
赵曦没有在早朝上表态,甚至是阴着脸散朝的。原本是装,可等自己真想明白是怎样一回事后,阴脸就成了真的了。
倒是都会顺杆爬……
赵曦也清楚,如今国朝的队伍,除了新军,其他所有的禁军厢军,只要官衔到了军厢指挥使的层级,没有跟脚的很少。
国朝近百年承平,除了西军的晋升与军功相关,其他地方的武将,应该多数是裙带。
现在因为不断的扩张新军,只是从军卒中选人,然后建立一个新的队伍体系。这样的结果,会造成那些已经有了品级的武将,没有经过护卫营这个门槛,最终会被淘汰……
“根据奏折查一下这些臣工与武将的关联……算了吧!”
赵曦想了想,还是没真的去调查。能在朝堂上出声的文臣不多,可涉及的武将就太多了。甚至还有可能是拐了很多弯的关系,没法查,查出来也没办法。
以不变应万变吧。只要掌握好进入护卫营的标准,保持护卫营的纪律作风,杜绝徇私舞弊,该是什么样的结果,就是什么样的结果。
接下来的几天,关于护卫营功能调整的奏折越来越多了,说什么的也有。
让撤销的护卫营的。因为现在还没立太子,东宫六率已经废除,护卫营只是个暂时的机构,没必要继续留着。
让护卫营承担培训国朝校尉基地的,这类奏折最多。毕竟国朝新军扩张,未来新军主导已经是趋势,难以更改。
倒不如把禁军的校尉送到护卫营回炉,然后再回到原队伍训练军卒。这样能解决现在护卫营军卒不能承担练兵职能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加快国朝新军和禁军替换。
同样也有让护卫营保持原状的。护卫营是优中选优,每一个都是精英,只需要保持护卫营的模式,国朝就不愁底层校尉,如此培养下去,继续前期的新军培养模式。虽然可能会时间长些,但绝对是最稳妥的做法。
还有建议缩短护卫营军卒训练时间的。比如可以直接将现在新护卫营军卒直接分散军中,然后重新选兵…~
各种倾向的奏折都有,也说明国朝臣工各有各的想法,总还是有心解决问题了。
应该差不多了,估计朝臣们的请托也都走串的差不多了,相公们也该有个谱了。
“诸位相公说说吧,就护卫营练兵的事,诸位有什么想法都说说。毕竟现在也算是朝堂关注度比较多的事项。”
赵曦没直接决策,不管是集议制度的惯例,还是甄别一下相公们的倾向,赵曦都需要这道集议的程序。
“官家,此类奏折只需要留中不发,该怎样还怎样!”
“臣附议司马相公所述!”
这两位……好吧,确实是君子,没沾染什么利益纠葛。同样,也没有改变国朝现状的想法,好像维持是最好的状态。
或许是看到了护卫营有可能被毁掉的可能吧,所以才拒绝改变。
按说司马君实和欧阳永叔,在庆历年也是新政倡导者,怎么现在就守旧了呢?
“老护卫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