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元年九月,和琳的灵柩运回京城,嘉庆帝下旨赐和琳武将最高规格的祭葬,可是,对于失去丈夫的李如诗来说,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她要的是一个活蹦乱跳的丈夫,而不是已经没有了生气的一具尸首。
和琳的棺椁在府上停灵七日后安葬,到了此时,每个和府的上下人等已经是疲惫不堪,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是自顾不暇,加上李如诗从和琳灵柩回京的那一刻开始,就显得异常平静,所以没有人太过于关注她的心里变化。
而在和珅一家这边,和珅正在召集上下安排下葬事宜,就在这个时候,和琳府上的下人来报:
“大老爷,出事了,出事了。”和琳府上下人跌跌撞撞的跑进来说道。
和珅手里的茶碗因下人这一嗓子不慎拿捏不稳,掉落到了地上,和珅气的站起来说道:“怎么回事,一惊一乍的,还能有什么可出之事,你快快说来。”
“大老爷,我家福晋随二老爷去了。”下人哭哭啼啼的说道。
和珅的眼睛睁得滚圆的看着顶棚,悲伤之心溢于言表,敬佩之心尤为胜之。
“让琳儿等等她的诗儿吧,再停灵三日,给你家福晋好好的安顿,刘全在吗?”
“在,老爷。”刘全回应道。
“你现在就去琳儿的府上督办,一切都要最好的,琳儿和如诗的地府也要好好的安顿,一丝一毫的差错都不能有,如果谁闹出差错来,和某就让他随着琳儿下去赔罪,去吧。”
刘全收到和珅的指令后便去了,而和府上下听到这样的噩耗之后,更加是惶惶不可终日,尤其是一直卧病在床的霁雯夫人。
霁雯夫人与和琳有一种亲同于母子的情感,这种感觉来源于早年的艰难岁月,所以,对于和琳的离世,霁雯夫人的悲痛之情完全不亚于和珅,加之身体已经是不堪重负,便连吃饭这样的小事也变成了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所幸和珅不分昼夜的两边跑,加上豆蔻等几位妾室的照顾,霁雯夫人多少开始能进一点食了,在和琳与如诗出殡的那天,霁雯夫人撑着病重的身子,一定要起身让丫鬟抬着去给地藏菩萨上香,从而乞求上苍给予和琳两口子好的归宿。
就在霁雯夫人在佛堂颤颤巍巍的念着地藏经的时候,一位貌似和琳的身影来到了霁雯夫人的身边。
“嫂嫂,您要保重好身体呀,大哥如果没有嫂嫂的陪伴,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琳儿和如诗现在很好,比起尘世的喧嚣,这里真的很好,嫂嫂一定不要记挂。”和琳说道。
霁雯看着若隐若现的和琳、泪流满面的说道:“是琳儿吗?是我们和府英明神武的和琳将军吗?”
“琳儿现在已经不是琳儿了,琳儿现在和如诗即将要赶去过往,为的是完成一件未了的心愿,嫂嫂一定要保重,也盼着大哥一定要保重。”
说到这里的和琳渐渐地不见了踪影,而此时伺候霁雯夫人的丫鬟们,却在一起抬着已经昏迷的霁雯夫人向卧房跑去,原来刚刚根本没有发生什么和琳出现的事情,丫鬟看到的只是霁雯夫人的自言自语,这一切只是霁雯夫人病情加重后的幻觉而已。
这些都是结合丫鬟们看到的,还有霁雯夫人后来苏醒后,一起分析而得到的结果,不过霁雯夫人一直不这么认为,霁雯夫人一直觉得真的是和琳回来嘱托的。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霁雯夫人对于自己的病异常的在意,时不时的就要求请郎中来给自己瞧一瞧,虽然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可是霁雯夫人的病确实是没有再继续恶化。
和琳下葬以后,和珅对于嘉庆帝开始了一反常态的殷勤,不过是在对乾隆爷一切如故的前提下。虽然以前和珅对于嘉庆帝也很热情,可是那是一种少了一点真诚的敷衍,现在就不同了,一切都是发自肺腑的用心。
这一切嘉庆帝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过贵为天子的嘉庆帝、心里明白这一切的变化究竟是意欲何为,可嘉庆帝却表现出很感动的样子。
【圆明园勤致亲贤殿】
“皇阿玛建议朕减免海内赋税三年,和公意下如何啊。”
坐在榻上的嘉庆帝差人给和珅赐座,并和和气气与和珅说着乾隆太上皇的旨意,整体是一派和谐的景象。
和珅稳坐在椅子上说道:“如今西藏战事刚刚平息,苗疆战事还在关键时刻,白莲教匪徒四下捣乱,他们就像是百足之虫总是死而不僵,一些工程还在如火如荼中,银子花销就像是流水一般,这个时候再减赋断源,奴才觉得不如再缓缓为好。”
“朕觉得为天下臣民减赋乃是天子使命,实在不行就将不太重要的工程先停了,万民之福才是朕的福气,和爱卿觉得如何。”嘉庆帝推心置腹的说道。
和珅默默的点了点头说道:“皇上所言着实在理,可一切还是要拿银子说话,现在所有的工程都是太上皇在位时钦点,奴才实在是也不敢擅自的停工,如果实在不行,能不能麻烦皇上出面和太上皇商议一下。”
“朕作为天子,于情于理、于忠于孝都是没有办法开这个口的,朕还是觉得和公做这个说客最为妥当,毕竟阿玛与和公情非一般,比起其他的大臣来,和公是当之无愧的不二人选,和公就不要推辞了,不过这是你和公自己琢磨出来的法子,朕可是不愿阿玛不高兴。”嘉庆帝无奈的说道。
“皇上,奴才折实不敢惊扰太上皇,奴才还是在别处想办法补这个缺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