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后的和府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每个细节里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就连下人走路的步伐都轻盈了许多。 //
和中堂一早起来,梳洗完毕后,准备上朝面见圣上,两位夫人一起帮他整理着朝服,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珅觉得自己真是幸福,想起曾经的苦难童年,便自己鼓励自己,一定要活的更好,要想活的更好,就要有更多的钱财,要想有更多的钱财就要有更多的权利,要想有更多的权利,就要得到乾隆爷更多的信任。
和珅知道,乾隆爷一心想开始第六次南巡,无奈内务府银根吃紧,文武百官多以以往南巡以来,沿路官员乘机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为由劝阻皇上。乾隆爷表面为体恤民情,发誓今生不再南巡,内心却极度苦恼,皇帝不比常人,可谓是笼中金丝雀,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只能在紫禁城走动,郁闷之心难以言表。
和珅自然看在眼里,于是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趁二人独处的时候,和珅向乾隆爷表明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爷,满朝文武大都不愿皇上继续南巡,不就是担心花钱吗?”
“唉,你有所不知,朕正为这事苦恼了。”
贵为九五至尊,平常威风凛凛的乾隆爷,此时长嘘短叹,好不辛苦。
“爷,不就是钱吗,咱不花公家的钱不就好了。”
“唉,谁又能替朕分忧呢。”
“爷,奴才有办法不花一分钱,让爷的南巡之行尽早启程,并且,一路上花费不用国库,不用内务府一分钱。”
如和珅所想,乾隆爷一听这话,立马表现的无比兴奋,手舞足蹈的追问和珅:
“和爱卿快快道来,有什么好办法。”
“圣上自登基以来,百姓安居乐业,海内一片繁荣景象,许多富豪商侣都想为皇上表达一份孝心,无奈没有机会,爷就看在他们一片拳拳之心的份上,给这些子民一次孝敬的机会吧。”
乾隆一听此话,哈哈大笑,心里无比的舒服,想我弘历,三十多年来起早贪黑,勤于政事,如今国富民强,应该给子民们一次孝敬的机会,朕正好可以与民同乐,想到这里,乾隆急忙嘱咐和珅:
“如今冬去春来,正好江南一片鸟语花香,爱卿快快安排,朕也好尽快起驾,不要等的时间长了,伤了万千子民的尊君爱国之心。”
“奴才遵命,一定不负圣上嘱托。”
公元1784年,也就是乾隆49年的时候,73岁高龄的乾隆爷在以和珅为首的官员精心安排下,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南巡。
汪如龙,扬州盐商,闻得皇上此次南巡声势浩大,多位生意伙伴都尽其所能的为皇上安排周全为能事,自己却无奈没有门路,真是苦恼至极。
不想想什么来什么,就在这时,下人来报:
“扬州知府陈述陈大人请老爷府衙一叙。”
“知道了。”
汪如龙心想,这个死老头子,一定又没钱花了,真是贪得无厌。可是想归想,自己哪能惹得起一方父母官,只能急忙沐浴更衣后,乘轿来到府衙。
不想今天不同往日,知府老爷已经早早候在府衙门口,左顾右盼的,一看汪如龙的轿子停下,急忙迎了过来。
“汪老爷,可让本官等的好心焦啊。”
汪如龙受宠若惊,急忙跪倒在地:
“陈大人真是折煞小人了。”
“哈哈哈哈,哪里哪里,汪老爷,前厅快快有请,有要事详谈。”
汪如龙心里纳闷,陈述今天这副嘴脸是何等意思,想的同时他们已经到达府衙后宅。
一番客套后,二人相继落座。闲话少叙,咱言归正传。
“汪老爷之名望在江浙地面上那是家喻户晓啊。”
“哪里哪里,小人哪敢,只是做点小生意而已。”
“如今皇上南巡,按照往日惯例,圣上在咱扬州一定会停留多日,只是这皇上行宫修缮,加上数千张嘴,人吃马喂,府衙实在是难以为继啊,汪老爷你看这可如何是好啊。”
汪如龙一听皇上南巡,一身的劲儿立马就来了。
“陈大人放心,做为子民,孝敬皇上,理所应当,只是……”
“汪老爷是有何顾虑吗?”
汪如龙捻了捻胡须,若有所思的说:
“小人是商人,商人逐利,理所应当,陈大人您说是吧。”
“哈哈哈哈,汪老爷真是无利不起早啊,放心放心,和大人说了,只要汪老爷把此事办的妥妥当当,一定是名利双收,名利双收啊,哈哈哈哈……。”
“陈大人,可是当朝首辅,和珅和大人?”
“当然是和珅和大人,难道还有旁人有此等气魄?”
汪如龙心中暗喜,自己经商多年,虽挣了个黄金万两,良田千顷,可真正的光耀门楣,还需有个一官半职,才算是对得起列祖列宗啊。
“陈大人,咱不要说了,小人现在就去快快准备,时间不多了。”
“汪老爷真是雷厉风行啊,好,那本官就不留你了。”
辞别陈述,汪如龙急忙调集白银二十万两,修筑行宫,调教歌妓,一切安顿的妥妥当当。
数月后,皇上鸾辇到达扬州地面,乾隆爷惬意的在车辇中,欣赏着外面的宜人景色。突然,乾隆发现,远处有一处宫殿好不气派,不像紫禁城庄严大气,却别有一番江南风味。
“和珅,过来。”
“奴才在此,圣上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