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三国好老师>181章 原来是先生当面
来一个木箱子,打开之后,里面满满当当的,全都是记录着各种商品价格的纸张。

董明怀着好奇,带着徐庶走进了这家店。自有两个活计面带笑容的迎了上来。

“两位爷,要买成衣,还是做衣服?”

董明进了铺面,环顾一圈,却是个成衣铺。铺子的边角,有一个窗户,窗户下面有一张书桌,杨修正伏案奋笔疾书,不知道在写什么。

“做两件衣服。”董明笑道。

两个活计闻言脸上一乐,连忙拿着尺子,给两人量衣服。

“等会儿。”董明叫停,将活计手上的木尺拿到了手里。木尺大概一米长,上面有着刻度。在董明看来,这跟木尺的精确度实在是可怜,但却很意外。

“这..木尺是哪里来的?”董明问了一嘴。

活计闻言楞了一下,然后看向了杨修,道:“是我们家公子做的,用起来倒也方便。”

“那位?”

“正是。”

董明笑了笑,道:“某家能跟你家公子聊几句吗?”

“这....”

就在伙计们犹豫的时候,杨修自己走了过来,笑着问道:“修,见过先生,先生莫非见过这种带有厘米刻度的木尺?”

董明笑了笑,点点头道:“自然是见过,还自己动手做过。”

“真的?!”杨修眼睛一亮,道:“听先生口音像是徐州人,莫非是新学门下?董先生的弟子不成?”

“却是新学门下。”董明闻言笑着说道。

“真是太好了!”杨修一脸兴奋的说道:“正好修有一事不明,还请先生解惑。”

“哦?”董明笑着问道:“何事?”

“修曾在伯照先生的文稿中看到过,说任何一件商品,在没有人为干涉和官府强制定价的情况下,其在市面上出售的价格,会以其本身的价值为基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的产生波动。”

“修不明白的是,这市场需求是什么?”杨修皱着眉头问道。

董明听到杨修这个问题,乐了。这杨修还真不是赶时髦学着玩的,他这明显是下了苦功夫。

“市场需求,直白点来说,就是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董明笑着解释道:“某家举一个例子啊,假如此时此刻,你需要急需一杆笔,没有这杆笔,你就会身家性命不保。而某家恰好有这么一杆笔。那么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了,你必须得买某家的笔,这价格自然是某家说了算,相应的某家也会卖一个高价。”

董明举了一个不太准确的例子,留下了很多的破绽。他想看看杨修是否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新学。

尤其是经济学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新学的基础。

“假如修还是很急需这么一杆笔,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卖给某家。那么这个时候,是大家都涨价,还是为了卖给某家,大家竞相压价呢?”杨修很快就发现了董明解释中的漏洞。虽然不全面,但董明也很满意了。

“你很不错。”

董明笑了笑道:“那某家也就不藏私了!”

“所谓市场需求,指的是一个时期内,某一个地方对某种商品的购买力度。比方说华阴县一个冬天要消耗的火炭数量,就是火炭在冬天的时候,在华阴县找个地方的市场需求。当然了,市场需求是个大概的数据。”

“影响市场需求的东西有很多,季节变化、百姓的收入水平、商品本身的价值等等。但是有一点,不管市场需求如何变动,在大的方向上,价值才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基础。最简单的,一碗粥再贵,也不会贵过一匹马。因为两者所蕴含的价值不一样。”

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问题,董明大概说了十几分钟才给杨修解释清楚。

杨修听完了之后,拉着董明的双手道:“先生大才,修还有一个疑惑!不知道可否解答一二?”

“说说看。”

“是关于货币的,先生曾说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俄开始某家都不太明白,还请先生解释一二。”杨修拉着董明的手,来到了自己的书桌前,两人相对而坐。

“哦对了,还未请教先生大名,还有这位兄长!”坐下之后,杨修一拍脑袋,才想起来问两人名字。

“颍川徐庶!”

“彭城董明!”

“吓!”杨修直接站了起来,桌子都差一点给掀翻了:“原来是先生当面!”


状态提示:181章 原来是先生当面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