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恐怖悬疑>学渣的黑科技生活>第253章共享走地机的困境
大了,而自身又没能做到完全没有破绽,这叫步子迈得大了,扯到蛋了

无人驾驶,张一帆要做,无人驾驶出租车,张一帆更要做,这个东西是个趋势,国内如果做不出来,迟早国外的技术也会进来占领市场。

但是,他必须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徐徐图之,而不是一下子把自己摆上台,去面对这么多行业的冲击!

张一帆想了很多,也许不够全面,但是还是参考了很多行业的经验;

比如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然后,有了许多跟风者,最后大浪淘沙,剩下几家良好的运营者;

首先,它一开始所针对的市场,是城市里最后一公里的出行,也就是说,那本来就是一个补充于公共交通之外的空白市场;

对于出租车行业来说,它根本没有什么竞争,一般的两三公里的短途,若不是没有客人,司机还不愿意拉,而一般人骑共享单车跑个两三公里也就差不多了,再远就不是出行,而是运动了。

共享汽车也有人做,但是很明显,高开低走;

租共享汽车,只比到租车公司租车便宜那么一点,但是无论是舒适性还有空间都小了好多,坐着活动不开不说,带点行李都装不下;

而且由于太过便利,如果去远一点的地方,一锁车,别人一扫码就能把自己的车开走

简单来讲,那就是个鸡肋,十来公里内的短途出行,打个滴或者叫个出租车,甚至是让熟人送一下就好了,长途旅游,即便不带什么行李,还得担心锁了车回头车被人开走了,总不能晚上还留个人在车旁看车吧

张一帆想的第一步,还是想走共享的路子,首先来说,方便,而且有限的资源得到足够的利用,更便于测试。

但是这一步,他想的不是自动驾驶汽车,首先牌照没拿到,其次,没有足够的实验数据,他也不敢让这东西上路。

车辆这东西不像是手机家电什么的,出点质量问题,没关系,拿来保修就好了,甚至上门售后都行,大不了给换个新的,就算是再出什么问题,那也是伤不到人的(电池爆炸的不谈);

车辆要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出了问题,就可能会发生事故,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万万不能开玩笑的。

所以,张一帆选择了走地机;

首先,走地机这东西受众其实非常的小,一百个人里面,可能找不到两三个行动不便或者腿部残疾的人,而这些人里面真正需要出行的,更是没有多少;

还有几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这些行动不便的人里面,真正腿脚不便了,手也不一定灵活了,操控不了,得让人帮忙,而这些人身边,只要有点经济能力,或者家属孝顺的,往往都是有人在随身看护;

在乘员安全上的风险会少了许多,碰瓷的肯定不敢保证没有;

这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就看家庭教育及环境,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在外用孩子还小之类的借口纵着孩子犯事的,说不谁哪天他过得不爽,能拿把菜刀把父母给剁了反正自己就是个孩子,杀父母而已,还不是因为自己不懂事嘛!

这事必需要预防,前几代包括这年代的熊父母太多了,所以张一帆准备的就是二十四小时三百六十度即时摄影,影像即时同步录象到服务器上;

要是坐上这走地机,然后亲属自己把自己家的老人推下台阶或者什么高处,那到时候就不是什么产品问题的民事诉讼了,直接就是刑事案件,

只不过,即便是考虑了这么多问题之后,张一帆也有不少难处,

费用首先就是个问题,这么一台走地机,要照着公司的利润比例,无论怎么降低成本,售价也得要十万块钱;

十万块钱以保用三年来说,也就是一台共享的走地机,一年就要赚最少三万三回来才能平本,多出来的才是赚头;

那么问题来了,即便是不考虑这东西能赚钱,那么定价多少钱一个小时合适?

首先来讲,前面的数字是机器摆在那里不动的数据,而要让它动起来,还需要能源,电,或者柴油!

没有谁会付钱把一台走地机就这么租回家摆着看吧?

那么,再算一笔细帐,烧柴油的话,一个小时就需要花掉一升多的油,当然,这是看乘员行走的地型,时长而定;

柴油比93号还要便宜,93卖七块钱的时候,柴油才卖六块五六;

可是这都是钱,是要跟用户按行走距离计费,还是要按租用时长计费?

在张一帆这里就是第一个问题。

接着,他再考虑,如果用时长来计费的话,那么,一个小时五十块钱,有多少人能接受?

一小时五十块,是张一帆觉得还是亏本边沿的价格,因为自己能因此采集到无人驾驶相关的数据,所以还能接受;

不过,这个条件只限于二三线城市,再低一点的,比如像阳市这种,他都觉得会亏。

这个很容易解释,正常人的户外活动时间,就算是假期,如果不是在旅游,那么,一天十二个小时算是很多了;

对于行动不便人士来讲,一天能外出个一两个小时就很不错了;

而且,他们不可能在半夜三四点还在哪个夜霄摊上喝啤酒,也不会大清早六七点的就跑哪个公园去运动

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外出时间,其实并不多,局限在早上点到晚上点也就是比较普遍的了。

也就是说,走地机即便是共享了,也会有至少十二个小


状态提示:第253章共享走地机的困境--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