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县黄巾军新任渠帅裴元绍,本来是孙仲的护卫统领。
孙仲北上宛城的时候,让他留守穰县看家。
裴元绍从当地的豪强家中搜出了一本盗版的吕氏春秋残卷,上面写了许多关于行军打仗的故事。
裴元绍认得几个字,能读懂故事,却对里面的意思一知半解。
这对于一群农夫出身的黄巾军来说,可是了不得的大学问。
裴元绍就是凭借着这几个故事,加上自己乱七八糟的理解,什么狡兔三窟,示敌以弱,粮草先行等带兵打仗的计谋,被他胡乱的改了一通,就算是他本人,都给绕糊涂了。
别人想要看破裴元绍的计策,根本就不可能。
他自己都弄不明白的计策,别人想要顺着他的思路找到破绽,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就像连夜撤回冠军县这样的大事,裴元绍做出这样的决策也不过才花了一刻钟,随后就风风火火的执行了。
刘正带着人赶到穰县大营之后,就接到了朱隽派人送来的战情通报。
先是黄巾军毫无征兆的撤离,再是作为前锋的孙策部在前往冠军县的途中遭遇了骚扰式攻击。
对方似乎只是为了迟滞汉室讨逆大军的速度,或几个人一群,朝着北军队伍里放上几箭,随后就仓惶鼠蹿。既不关心战果,又不关心汉室讨逆大军的反应。
汉室讨逆大军还有可能在道路上遭遇猎人的捕兽夹子。这也太奇怪了,怎么有人把陷阱弄在了大路上,像是专门对付汉室讨逆大军的一样?
刘正看了看北军的战情通报,脑海里浮现出了三个字“游击战”。
这可是以弱胜强的不二法宝,想不到黄巾军中还有这样的人才。
想要成功的进行游击战,必须要有足够好的民心基础。怪不得黄巾军只在冠军县这一带采用这样的战术。
冠军县多山,是一触即走的天然地形。不仅便于埋伏,还能随心所欲的撤离。
冠军县作为南阳黄巾军的大本营,民心基础肯定也符合游击战的需要。
关于如何破解游击战,刘正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兴汉军在这个地方停留的时间不会太长,用相同的战法反击,根本就没有那个时间。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小股先头部队分头并进,把前往冠军县的道路打通。
主力迅速的攻占冠军县这个黄巾军的大脑,剩下的清剿工作就交给各县地方武装来完成。
刘正忙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又参考了郭嘉的建议,决定武装行军,以攻击前进的办法进行突破,各部滚筒式的前进。每前进十里,就让新的生力军接替前锋继续赶路。
朱隽看了刘正的作战计划之后,喜出望外的说:“行,就这么办?”
刘正得到了出击的命令之后,让徐盛带着屈申关英雄连的人分散搜索前进,以小股部队对付黄巾军的骚扰部队。确保大军可以顺利的行军,按时进入作战位置。
黄巾军的骚扰终于没有办法迟滞汉军的速度了,最后彻底的放弃了这种不痛不痒的打法。
大军顺利的抵达冠军城下之后,朱隽对刘正的统帅能力,以及兴汉军适应战场新形势的能力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其实精锐和乌合之众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战场新形势的适应和应对的能力。
孙策见兴汉军在战场上表现活跃,反观自己的队伍,战术死板,领兵大将冲动鲁莽,怎么看怎么觉得不满意。
特别是在中军议事的时候,孙策都觉得面红耳赤的。
想当初兴汉军没有出现的时候,北军孙策部是当之无愧的拳头部队,每次议事都是红光满面的,别人见了也是交口称赞。
兴汉军出现之后,这一切都变了。原本属于孙策部的荣耀和赞美之辞,全部都由平贼校尉部接手了。
这样一来北军孙策部的地位就尴尬了,依旧是北军的拳头部队。然而在战场上的表现却逊了兴汉军一筹。连带着整个北军的脸都让他们给丢尽了。
特别是最近的几次中军议事,孙策说话的声音都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朱隽在布置攻城任务的时候,孙策据理力争,还摆出了北军是汉室的拳头,兴汉军只是拳头之外的一根手指而已。
手指再怎么锋利,也不如拳头好使。北军的面子不能丢,这可不是一家一部的事情,而是汉室与州军的荣耀之争。
朱隽还是偏爱孙策多一些,于是就让孙策担任首攻任务,时间只有一天,要是进不了冠军县城,就只能让兴汉军上了。
毕竟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南阳讨逆这一大锅粥。
孙策不想当老鼠屎,一回到驻地就对周瑜说:“公瑾,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明天必须要打进冠军县城,否则你我就要卸甲归田了。”
周瑜大吃一惊,急急忙忙的问道:“伯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谁给你气受了?”
孙策忙把中军议事的时候,其他两部北军谈论起兴汉军时的那种表情,惟妙惟肖的学了一遍。
这不蒸馒头争口气,孙策一怒之下就抢下了主攻任务。更在一时冲动之下就承诺一日攻破冠军县城。
孙策说:“公瑾,这大话已经放出去了,能不能做得到,就看你的了。”
周瑜无奈,只得应承了下来。毕竟孙策是明日攻城战的主力,他必须要养精蓄锐。
至于动脑子这种事情,也只有周瑜来完成了。
一夜未睡,周瑜只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强攻。
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