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东辽左相>第一百九十一章 军心浮动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三辽之地最寒冷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天气在渐渐变暖,虽然如此,但是这天气还是让人有些吃不消。手机端 .

这些日子里,杨顶天一直带着两万西辽军窝在大营里,反正在这里也不愁吃喝,因为任齐时不时派人送来一些钱粮,说是这些时日从下面征收上来的税赋。

西辽军底下的士兵都很喜欢这样的日子,不用在冰天雪地里打仗,呆在暖和的营帐里,整日有吃有喝的,这岂不快活。

本来西辽军大部对杨顶天至今都不率军回西辽就很有意见了,连过年都不让他们回去与家里人团聚,东辽既然已经认输了,也同意西辽所提出的种种条件了,那大军还一直还驻扎在这里做什么呢?

为此,西辽军中人心浮动,开始怨声载道。

杨行御对这样的情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也多次向父王请示过了,是否率军回国,毕竟西辽的数万大军一直不在国内,被拖在东辽也不是个事。

但是杨顶天对此却是有着自己的想法,没有理会底下众人包括自己儿子关于撤军回国的请求。

杨顶天对此时军中的情况是了如指掌,他也知道再这样下去,西辽军的将士们会有哗变的可能,但是他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别看最近一段时间任齐送东西很勤快,但是杨顶天仔细看过了,除了第一次送来的十万担粮食以及十万贯铜钱,任齐后来派人送来的东西都不值什么钱,每次送来的粮食从几千担到一万担不等,虽然也会送来一些金银珠宝来抵铜钱,但是也都是些劣质且成色差的玩意。

杨顶天慢慢发觉到情况有些不对劲了,到目前为止,东辽送来的钱粮加起来总数都不超过二十万,这和杨顶天当初所提出的条件相差太远了。

他知道如果自己果真率大军离开东辽的话,那么剩下的那些钱粮他基本是不可嫩再见到了,到那时东辽肯定是能拖就拖。

杨顶天之所以冒着将士哗变的风险都要在这等着东辽筹集钱粮,是因为眼下西辽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必须需要大量钱粮来支撑杨顶天在解决掉这些隐患,不然他的处境要比当下的杨行熙还要艰难。

眼下的西辽明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西辽军勇猛强盛,在这天策上国的东北边陲之地俨然成为了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但是在背地里,西辽王室也是危机重重,杨顶天也是如履薄冰地度日。

自从天策上国平武三十七年杨顶天在卢龙山大败而逃,他就立志要重整西辽军,从柔然买进了上万匹精良的战马,打造精良的兵器盔甲。但是这一切都需要花钱,而且是要花费大量的钱粮,西辽虽然境况要比东辽好许多,但是在关外这样的苦寒之地,人口稀少,田地产量不及江南富裕之地的一半,西辽的国库以及税收根本无力支撑杨顶天如此大刀阔斧的整备军队行为。

无奈之下,杨顶天只得向国内以及相邻郡国的豪强借款,来完成自己的强军计划。

当时杨顶天的打算是,待西辽军整顿完成后,再次亲率大军前往围剿卢龙山匪贼。

卢龙山被王巢经营多年,肯定是积攒了许多财物,这一点后来也被任齐给证实了,只要能够攻下卢龙山,取得山上王巢这些年积攒的财物,那么那些豪强的欠款就可很轻松的还上了。

同时以后在率领精锐的西辽大军向东扩张,将已经无人管辖的东辽十三城统统囊括进西辽境内,然后在伺机对高句丽、渤海国、扶余国等发动袭击,以劫掠财物,如此一来,西辽强盛可望。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虽然杨顶天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不过令杨顶天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皇侄杨行熙,当今皇帝的十三皇子竟然会被分封到东辽,这一下将杨顶天的计划全都打乱了。

更令杨顶天没有想到的是,那个曾经击败过自己的大悍匪王巢竟然被任齐率一万多兵马就给剿灭了,而且王巢最后还被东辽招安了,同时山上那些堆积如山的钱粮珠宝统统落进了东辽的手中。

如此一来,西辽彻底被周围藩国包围在了中间,虽然这样很安全,但是也断绝了西辽向外扩张的可能,使得西辽只能安于现状。

这可不是杨顶天希望的结果,这样的话,那他花费重金打造的强军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仅如此,当初向豪强借款的时期马上就要到了,加上利息,此时的西辽根本无力偿还,虽说杨顶天是一藩国之主,天策上国堂堂的王爵,但是也是在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也时刻收到长安的戒备,但凡他们有什么过分的举动,都会受到来自长安的眼里责罚。

而杨顶天所借款的豪强均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不仅在当地都有着强劲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而且在长安朝廷里都有着自己的族人,一旦杨顶天无法按时还上钱款,到那时在长安皇上的案头山就会出现数量众多参奏他西辽王杨顶天的奏章。

这也是杨顶天的无奈之处,即使他作为西辽王拥有数万精锐兵马也对此是束手无策,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亘古以来都天经地义的道理。

所以杨顶天这才打起了东辽的主意,因为他知道相比较他来说,杨行熙是一个在朝廷里更为不起眼的对象,不然以他的皇子之尊又怎会和自己一样,到这荒凉的三辽之地当一个小小的国公。

就在杨顶天在帅帐中思绪万千的时候,帐外突然有人来报,说是曾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探马都回来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一章 军心浮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