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指乐曲种类名称。晋以前原为用于佛教法会的乐曲,传入中原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相结合,逐渐发展为以清商乐为主的隋代法曲。盛唐时,这种乐曲又掺杂道教乐曲而发展至极盛,《霓裳羽衣曲》即是着名的法曲。唐玄宗命梨园弟子学习,称为法部。胡部:指中原北方及西方少数民族音乐,有时也泛指与中原传统音乐有别的四夷乐。隋代音乐有九部,唐太宗时加一部为十部,玄宗时又加入胡部。全文翻译过来是,中原之外的地区和国家的音乐,前世自然与中原有别而称之为四夷乐。自从唐天宝十三载,始诏令以法曲与胡部乐合奏,从此朝廷的音乐演奏便完全失去了古代的法度,而将上古先王留传的乐曲称为雅乐,后世新创作的乐曲称为清乐,与胡部乐合奏的乐曲称为宴乐。《霓裳羽衣曲》篇的原文为,《霓裳羽衣曲》,刘禹锡诗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又王建诗云:听风听水作《霓裳》。白乐天诗注云: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造。郑嵎《津阳门诗》注云:叶法善尝引上入月宫,闻仙乐。及上归,但记其半,遂于笛中写之。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用敬述所进为腔,而名《霓裳羽衣曲》。诸说各不同。今蒲中逍遥楼楣上有唐人横书,类梵字,相传是《霓裳》谱,字训不通,莫知是非。或谓今燕部有《献仙音曲》,乃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法曲,今《献仙音》乃小石调耳,未知孰是。《霓裳羽衣曲》,指唐代乐曲名。传自西凉,本名《婆罗门曲》,经玄宗润色而改名。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为中唐着名诗人。三乡陌:一作三乡驿。相传唐玄宗于三乡驿楼上望女几山,在今河南宜阳,归而作《霓裳羽衣曲》。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后期诗人。听风听水,相传西域龟兹国君臣听风水之声而创制乐曲。白乐天,即白居易。字乐天,下邦,今陕西渭南人。为中唐着名诗人。杨敬述,为开元间以羽林大将军、西凉都督充河西节度使,曾因御突厥战败被削官爵。郑嵎,字宾先,唐宣宗时进士。其《津阳门诗》为七言长句,凡一千四百句,成一百韵。叶法善,为唐初的道士。以道术历事高宗至玄宗五朝,以至封为越国公。散序,是指各种乐器次第发声而尚无节拍的序曲。因无节拍,故不伴舞。腔,是指腔调,曲调的意思。蒲,指蒲州,就是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横书,即横行书写的字,与汉字传统上的纵行书写不同。燕部,为唐宋音乐部类之一,即燕乐。混合传统雅乐及西凉乐,供宴飨用。北宋时有二十八调。道(qiu)调,古代音乐以宫音,相当于现在简谱的1,为主的乐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