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佑元年,庞籍升任枢密使,举荐司马光任馆阁校勘,但没有得到皇帝的许可。皇佑三年,司马光三十三岁,由宰相庞籍推荐任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他在任职期间对《古文孝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撰写了《古文孝经指解》一文。皇佑五年,司马光任殿中丞,除史馆检讨,修日历,改集贤校理,专任史官。从此,司马光开始了对历史的研究。正在司马光潜心研究历史时,庞籍被罢宰相职,降为户部侍郎,出任郓州,今山东郓城境内知州。庞籍举荐司马光为郓州典学。至和元年,司马光离开志趣相投的王安石、石杨休、包拯等人,去往郓州。不久,提任为通判,负责考察全州官吏。至和二年,因庞籍出知并州,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司马光改任并州通判。嘉佑元年,他连写三封《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分为第一、二、三状,建议仁宗皇帝立储君,而前后三状没有结果以后,又托范镇在奏事时代为转达,请仁宗有个明确答复。但这一切均未说服仁宗,司马光选择了沉默。司马光随庞籍在河东路任职期间,宋朝和西夏处于休战时期,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深入民间听取当地人意见。并州乡贡进士刘邕对边事很有研究,写成《边议》10卷,议论很有见地,司马光便予以推荐。司马光认为绝市和修建堡垒的办法有利于保护边界地区安宁,于是一面禁绝边民和西夏互市,一面决定修堡。正在这时,带兵将军郭恩,乘酒出击西夏,结果大败而归,自己不得已而自杀。朝廷御史审理此案,庞籍一人承担了责任,事后庞籍被解除了节度使之职,贬谪知青州事,司马光向皇帝连奏三状奏明庞籍是听了他的意见才决定修堡的,说明庞籍完全是出于欲为国家保固疆圉的本心,发于忠赤,不顾身谋,因为过听臣言,以至于此,应当独臣罪,以至典刑。而庞籍得知司马光要为自己辩解时,就又上奏章,引咎自归,请求免除司马光之罪,使司马光没有受到任何责罚。。。”

王宇突然开口打断了荆扉:“那。。。荆小姐,难道。。。这位先生就一直没有再回到皇帝身边吗?”

“当然不是了。”荆扉笑着摇摇头,开口说:“这么有才华的人,又怎么可能一辈子在边远的地方,不受重用呢?”

“也是。。。”王宇笑了,“若草民是那决策之人,再愚笨,也是会珍惜人才的。”

荆扉礼貌,极为客气的微笑了一下,才继续开口说道:“嘉佑三年,司马光迁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嘉佑六年,擢修起居注。司马光坚决推辞,连上五状,他认为自己实非所长,但仁宗一直不收回成命。不久,仁宗下诏,迁司马光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任职五年期间,前后向皇帝上奏疏170余份。。。”


状态提示:第832章 有才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