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片欢呼的背后,作为汉军东线战区总指挥官罗宪,却淡然以对,按理说,拿下荆州半壁,连皇帝都应该高兴的蹦起来,但他,很清楚。
孙吴,陆逊放弃江陵这一战略要地的原因,是...此地过于引战,北有襄阳,西有巴蜀,昔日三足鼎立,如不是汉吴之盟,恐怕曹老板早就一统天下了,如今天下形势大变,老一代基本退休,新生代一个个上场,观念同以往还有很多变化,何况联盟的奠基人(诸葛亮,鲁肃)皆已故去...
如今,但凡是边境要地,基本上不可能不檫战火,这也就是,汉吴夷陵打完,转身就能一致对魏的原因,因为,罗宪知道,东吴亡了,大汉也撑不了多久,当然,朝中大臣,也明白这个道理。
罗宪是个小心而又谨慎的人,在看着吴军渐渐退出荆西数郡后,却很担忧,因为...
例如,零陵郡的吴军官吏,自魏兵入侵以来,整日蜷缩在家中,苟图衣食,惶惶不可终日,这下好了,魏兵走了,该重新赴任,却收到调令,往桂阳任职。
一脸懵逼的吴人们不敢多问,在他们心中,有官当就行,于是滑稽的一幕出现了,零陵城中官吏,出东门,行个五六十路,就到了桂林,几乎是一条直线。
罗宪所忧虑正是此事,如若自己一走,吴军趁机捅刀子该如何?
曾经关公伐魏,正是吕蒙背后插刀子,搞的功亏一篑,夺了土地,如何守住,是一个问题。
罗宪很快想到了对策,上书朝廷,调任南中守将霍戈,前来提携荆南三地(武陵,零陵,公安)。
除此之外,罗宪决心,率部分精锐,亲自驻守江陵城,而巴郡太守陈到,转为永安太守,由此,以陈到为首(资历最高),罗宪为副,霍戈为辅的荆益三将,屯于永安至江陵一线。
这就是罗宪的对策,也是李严的想法。
历史不能重演,如今耗费九牛二虎之力再夺江陵,绝不可再失。
如果你以为东吴吃了大亏,那真是错了,首先,陆逊觉得江陵之地,战事冗杂,而对于孙吴政权来说,如今无力驻守,你别看汉军此战十分活跃,实际上没死几个人,如要算算吴军此战战损,你会发现,夷陵战蜀军,约伤亡五万(多是负伤),对战曹魏,更是动了举国之众,别的且不论,只谈那从庐江而来的吴军精锐,折了六成。
魏军更惨,司马懿八万精锐几乎毁于一旦,满宠也吃了哑巴亏,反而失了根据,可见,战端一开,则不是惊天地泣鬼神,而是国库的燃烧,和军士的死亡,乃至于百姓的流离失所。
如此看来,陆逊反而得了江夏,失去江陵这个导火索,倒也乐哉,至于荆南二郡...同亡国相比,要好的多。
一切结束。
九月十日,协商会议基本结束,汉吴交割完成。
晚间,罗宪把陆黎叫到了江陵城内,于大帐中接见陆黎。
陆黎早已听说,罗宪要坐镇荆南的消息,心中五分喜悦,五分惋惜。
罗宪实在是蜀汉后期一个难得的将才,尽管三国演义中并未认真刻画,但如若是仔细翻阅资治通鉴,三国志,则会发现,这是一个少年英才。
按理说,蜀汉正处于人才贫瘠的时候,如若要挥师北伐,总需要罗宪用武的,但他却愿意留守,报国之心,不分内外...
帐内,众将林立,陆黎乃是最后一人,陆黎前脚入帐,就见得关索立于帐口,前来拜迎陆黎,陆黎大惊,按尊卑,这是犯忌的!
“将军何故如此?”陆黎连忙俯低身子,毕恭毕敬地回拜。
“陆将军大才,非关索匹夫之勇可比也,先日多有冒犯,望汉兴兄不要计较。”关索的语气十分沉静,但却让陆黎感到了一丝暖意。
陆黎十分感激地敬道:“只求光复汉室基业,以报之于先帝是也,此乃吾等当首之要务,又何必念彼此之疚?”
关索听完,心中波澜起伏,为陆黎豁达的胸襟所折服,他连忙迎陆黎入帐。
只见句扶,马承,黄静,李江四人分别站立,共视陆黎。
陆黎先冲罗宪行了个礼:“末将陆黎,前来报道。”
罗宪喜上眉梢,直道:“汉兴为何如此拘谨,如不是你,我等怎能端坐于此江陵城内,举杯共饮呢?”
随后,陆黎又向周围四将行礼,这里面的将领,要不就是比他年长,资历久,要不就是名门之后,比他地位高,按照礼数,行礼是必要的。
经过此战,川东诸将,对陆黎这个年轻子弟,已经有了新的认识,这并不是个无能之辈,而是实打实的战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汉朝时既没有文状元,也没有武状元,考察举入仕,每个人的能力都难以判断,总的来说..得看生平经历,如果幼时碰到高人,那算是运气好。
不管怎么说,陆黎的实力摆在面前,至少在川东之地,大汉安国将军已经打出了头衔。
一番闲扯之后,罗宪说起了正事:
“川东之地,实为关塞要道,吾只能以身献职,率部驻扎于此,直至朝廷另有任用,你等,皆是良将,不应同吾闲置于此,应反川而报效朝廷,勿忘先帝遗志,勿忘丞相教诲,回朝之后,定要竭力报国,勿有二心。”
话音刚落,引得众人俯首不语。
可能你觉得没什么,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将领放弃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按理说,打了胜仗,回朝,封爵拜侯,荣华富贵,带着名将的头衔,哪怕是驻守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