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颠覆晚金>第十章 巧用力丛氏夺睢阳,势盖天高俊再和议(下)

从码头攀上水门有些困难,几名军兵利用锤子和铁钎凿出了几个坎,让身手灵活的士兵衔刀而上。城头上的守军裹着被子向火而坐,甚至就连思考都变慢了,他们好奇的看着几名士兵从城墙下面攀墙而过,既没有喊叫也没有报警,只是低声的询问这几名军兵是哪支队伍的,为何要在这里爬来爬去。

军兵们没有回答,一连上了十二三个人,然后把刀一亮。他们手脚非常麻利的将这十几个人牢牢的捆了起来,嘴里都塞上了破布,前前后后没超过两分钟。

随后,他们又控制了打更的地方,并且在这里发现了敌军的军服,几个太平军士兵互相使了个眼色,一起换装。

新军装未免太冷了,金军的补给显然没有太平军的好,太平军士兵们打着哆嗦,却扮出威严的模样,簇拥着一个模样周正的士兵走了出来,仿佛是要巡视城墙。

果不其然,归德府东面城墙的那群士兵看到有军官前来检查,全都吓了一大跳,这些人也被轻易了诓骗一顿,然后乖乖的束手就擒了,士兵们赶紧去打开东边的城门。

城下驻军休息的地方有几个人跑了上来,询问为何此时开启城门。

“稍后有一批军马入城,你等无需惊慌。”

但是那几个人显然也不是好糊弄的,他们的眼神十分怀疑,不断的询问具体情况。

眼看着双方的谈话越来越僵,那几人也越来越怀疑,没有办法的,军兵们只好亮出刀来,威胁这几个人不要做声,然后把他们五花大绑,关到了城墙上值守军士休息的小木房里。

不一会儿,又有几个人出来询问,这下只里彻底包不住火了,好在城门已经打开,军兵们直接亮出刀来,大吼一声“太平军已经入城”随即便一通砍杀。

数百名太平军顺着城门冲了进来,他们立刻兵分数路,去攻占几个重要的地点,第一营本身就是太平军当中的精锐,也能够实现小分队的活动,士兵们本身都具有极强的荣誉感和忠诚度,根本不会在战斗中开小差。

整个归德府一下子混乱起来,城内虽然有数千敌军,但是短暂之间根本无法辨别情况。,不少人根本就未曾见过太平军,也不熟悉他们的旗帜,因此在惶急之中无法辨认敌我,自相残杀的事屡屡发生,更有不少趁机离队去打劫民户,甚至纵火。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整个归德府陷入了可怕的混乱之中,几队太平军都顺利找到了他们预定的攻击点,并且先后收发司衙门和位于外城的各诸司衙门,但是四百多名太平军分布在七八个孤立的据点,外无援兵,互相也无法策应,甚至连其他攻击队伍能否得手都只是模糊的感觉。

不过幸运的是,正在满街抢劫的军队不敢进入这些衙门,因此,直到第二天清晨之前,内层的金军将领们根本不知道太平军在外城情况究竟如何,直到曙光再一次投射在新鲜的瓦砾之上,大家才发现,归德府已经被金军自己破坏的不成样子。

就在这个时候,更大的火焰点燃了起来,太平军在丛方印的命令下点燃了城内的一处粮仓,烧毁各类粮草八千余石,而在其他各处粮仓,太平军也纷纷架设好柴草与火堆,一旦情况不妙就立刻点火。

城内的情况很快就被飞豹到前线,在蒙古纲接到信息的同时,前线太平军又一次发动了真正意义上的进攻。

一直由王贵等人操练的海军沿黄河行驶,运载了上千太平军在单州西北面的滩头渡过黄河。

附近的敌军闻讯立刻前来围堵,但是在其他方向上,太平军的渡河行动也在进行。

前线传来的消息好坏参半,有些渡河行动失败了,但有些地方还在顽强发展,蒙古纲发觉形势越发的不受控制。而此时,后方遭遇到了突袭,让他真正的吃惊万分,归德府内藏有他的几万军队的粮草军械,以及军将家属,万一真的被太平军所得,那前线的士气立刻就要崩溃。

就在两军僵持不下的时候,高俊又一次的给蒙古纲移书,这封信写得特别客气,仿佛两个人从来没有交战过一样,高俊说有一队太平军走失了,听闻他们在归德府,希望蒙古纲能够将这些人归还,连同之前被他所扣留的物资。

现在蒙古纲真是感到情形大变,他将最后的希望压到了其他金军将领身上。此时已经来不及奏明官家了,他只好以个人名义致信给同样在东部的黄掴阿鲁带和纥石烈志,希望此二人能够配合一同反对高俊,并且在官家面前揭发高俊的丑行。

然而黄掴阿鲁带却没有答复,在前年南下的战役当中,他与蒙古纲之间就已经有了矛盾,此番看到蒙古刚吃瘪,他正是高兴的时候。

而纥石烈志也十分踌躇,一方面,高俊此人不臣之心昭然,但另一方面,这是明明又是因为蒙古纲扣留船只所引起的,真要说起来,现在剿灭高俊,山东也只会落入蒙古人之手。

反倒是现在在河南前线的必兰阿鲁带得知此事之后,跳着脚反对高俊,他还向完颜珣上表,指责高俊非国族之类,以驱口投献,不足以亲之信之,以其御方面。

只可惜这份上表虽然骂得厉害,却完全走偏了火,炮弹没有打中高俊,却全都砸到了完颜珣的头上,倒是骂完颜珣不辨亲我,用人不明。

再加上大部分军将领根本就不知道高俊曾经是从龙功臣,所以,必兰阿鲁带的做表递上去之后,完颜珣很是发了一通脾气,命令赵秉文替他


状态提示:第十章 巧用力丛氏夺睢阳,势盖天高俊再和议(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