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颠覆晚金>第十四章 木华黎重拳出动,太平军设兵邯郸(下)

与之相比,太平军还不得不拿出一部分兵力来包围磁轴,能够上来抵挡的军队要少。

高俊刚开始作战时向来谨慎,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经常性在劣势条件下与蒙古军队作战,但是这样大的战役,却不得不处于劣势,依旧让他有些担心。

但是,围点打援是全军既定的策略,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高俊知道自己的担心只是出于感性上的考虑,如果认真进行理性思考的话,太平军的力量并不比敌人少多少。

此时,高俊屯住的地点在邺镇,聚集在他身边的太平军总兵力高达41000人,但是,高俊必须让楼升率领六千多士兵牢牢围住磁州,因此只能以三万五千人的兵力来抵抗木华黎的进攻。

但是,太平军更加精锐,拥有6000名训练有素的骑兵和24,000名名扬四海的步兵,以及五千名独门秘笈的工兵。仅就现在而言,太平军步兵是全世界质量最高的步兵。

毫不客气的说,木华黎所率领的四万军队当中,只有那两万名骑兵是值得顾忌的力量,而那两万名步兵只不过是战场上的附属品,单独作战的话,高俊有把握用三到四千名太平军步兵将之彻底击垮。

但是也不能将之等闲视之,木华黎百战名将,善于用兵,即便是实力不佳的世侯步兵,如果能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发挥效用,也可称之为如虎添翼。

再之后的一整天,双方前出的骑兵部队频繁遭遇交战,太平军收集到越来越多的有关敌军的信息,蒙古人按照一如既往的战术,执行战场快速机动。从洺州出发,突破了太平军前沿部队在河岸的防御,渡过洺水,向邯郸县方向进发。

“大家看,这就是木华黎的错误,他还不善于指挥一支真正的汉族军队,居然还按照蒙古人的老办法打仗。”综合了参军们的意见之后,高俊做出了判断:“他这是典型的草原式打法,想要集中兵力,利用速度优势抢先占据有利位置,但是,咱们同样有很多的骑兵,能够阻碍对方的行动,现在听我命令”

军官们全都站起来,等待高俊的布置。

“全军立刻从邺镇出发,向大赵镇方向挺进,骑兵以四个营的兵力分为左右两翼,陈光谅指挥,负责在前出阵地上引导敌军,并及时传递回敌军的进军信息,形成有效的战场遮蔽,掩护我军步兵达到预定阻击位置”

高俊的战术说白就一句话:你快,我比你还快。太平军要利用在后勤上的优势,和数年来磨练出的铁脚板,防止蒙古军队占据有利的进攻位置,在敌军做好战场准备之前就抢好位置,挡在敌军面前,迫使对手在没能展开的情况下就与太平军发生决战。

决战的第一场战役就要开打了,这也是高俊第一次指挥数万人协调作战。这让他心里又是激动又是忐忑。但是随着大军调动,原本胡思乱想的脑子逐渐又平静下来,开始专心于战场上的事情。

太平军的行进稳定而又迅速,果不其然,蒙古人在骑兵的战场遮蔽之下,没有发觉太平军步兵主力是自邺镇靠近的,他们前进的道路正在被太平军封死的过程中。

而在北面,也古的心情已经差到了极点,从燕京府出发的军队在一天之内只前进了15里,各支队伍还没有集结,正在分头扫荡各地的村庄。

他已经离开了原来的村庄,但是扫荡没有结束,蒙古人必须在当地得到足够的食物,才能开始下一步行动。

从草原上已经运来了六万斤肉干,可以解一时之急。也古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只带部分精锐抢先行动,让大部分军队返回燕京。

到晚上的时候,大规模的挖掘还在继续,在地道里都可以听到外面乒乒乓乓的声音,刘方拍了拍身旁人的肩膀,让他们鼓起勇气来,在整整一天的爬行之后,大家终于顺着沟通线爬到了附近另一个村庄的地道中去,这里的地道重新宽阔起来,甚至可以蜷着身子坐着。

尽管一天米水没打牙,但是由于地道里非常的闷热,再加上过于紧张,几个人都没有感觉到饥饿,只是异常的疲乏困倦。

突然附近有了一阵响动,上方的出气道似乎下来了一个人,刘方顿时紧张起来,抓紧了文件包。

那人也听见了下面的呼吸声:“索尼罪恶滔天”

“引得百姓怨声载道”刘方迅速对出了事先定好的暗码,那个人一下子松垮下来,并且听出了声音:“刘哥,你从隔壁村子过来了”

“没错,小柏树村那边好像已经全都被占领了,你们这边怎么样”刘方也听出来这是本县的通信员,名叫杨方。

“蒙古人学精了,这次还真是一点都没察觉到,整个村子外面都是蒙古人的扫荡队,连个信息都报不出去,中队长带着两个人冲阵,刚出了村口就让蒙古人一箭射翻了,现在还被吊在村口呢”

,刘芳紧张起来,昨天他为了打气,说了不少有关中队长的故事,而现如今联络员一下子说中队长已经被敌人杀害了,对这几位敌占区青年的热情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百姓们都转移了吗”

“难太难了,有的顺着地道转移出去了,但有些地道被挖通了,蒙古人正在给乡亲们上刑,逼他们交代地道出口呢,这都没有用,百姓只知道自己的。”

联络员的精神好像还不错,匆匆说完这些话,就接着行动了:“,我还要去通知别的村。”

“联络道可不好爬。”

“爬什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木华黎重拳出动,太平军设兵邯郸(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