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颠覆晚金>第二十一章 献州的收复(上)

井陉关毕竟是下险要之地,想要在这里赢得胜利只需要勇气,而在更靠东的霸州,赵永想要完成送粮的任务,需要的却是智慧与毅力。

夜半时分船队出发了,赵勇亲自在船头上挂上一个的灯笼,这是全部团队的引航灯。

赵永的计划很简单,自己带领少量船工驾驶大船向西行进,引诱蒙古人袭击追赶,趁着这个空当,后方的船队立即停泊靠岸,担夫将粮食背入城内。

根据他的估计,这一次最多可以给城内提供两千担粮食,满打满算也只够全城人吃四,但是这四足以决定胜败。

只不过,执行这样的任务。赵永和他的船队近乎于赴死,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靠近霸州的时候,船桨划水的声音惊醒了营帐中的蒙古士兵,很快,一簇火把打了起来,照出了船队幽暗的轮廓,然后就是一连串的蒙古语的呼喊,整个营地沸腾起来,第一支羽箭呼啸着落在了船板上。

也古赶到的时候,河岸边营地中的蒙古士兵都醒来了,他们朝着船上的敌军放箭,但是由于船板的阻拦,杀伤效果不佳,这些船又大又慢,吃水很深。

“他们是送粮食的吗?为什么要送粮食?”也古有些心烦意乱,既然董俊敢造反,霸州城内一定有不少粮草,那为什么会有人送粮来?难道那里面不是粮食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来的是粮草而不是援军?

看着纷纷落去的箭雨,也古突然想起了八年前,运河河畔那个最寒冷的冬,高俊和他的军队是怎么一步步腾挪反转,千里回师,将数十万百姓护送至山东的。

就在他恍惚分神的片刻。一声巨大的爆炸让他彻底惊醒,随即,汉军士兵们狂喊着向后逃跑,并且大喊着也古听不懂的三个字。

震雷,是整个13世纪火药科技运用于战争的最主要武器,一般是用瓦罐或者铁罐承载火药,点燃引线后掷出,利用炸开后的弹片杀伤,可以是早期手榴弹的样式。

这类武器非常笨重,难以操作,也不好掌握引线的长短,后来逐渐向大型化发展。到明代的时候,九边长城还有大量的石制火药武器运用这一原理,但是这些东西给蒙古人带来的杀伤微乎其微,甚至不能和他们的祖先相比。至少在开封城下,震雷确实给了蒙古人以极大杀伤和心理震撼,而早在二十年前,襄阳城内的宋军,就已经经受过金军的震雷洗礼了。

金朝中后期,这类军中的火药武器甚至已经广泛深入民间,河东一带的猎人们也喜欢用此猎杀动物,入山樵采时往往也会带一两个用于驱散猛兽。

眼下,赵永所使用的就是河北民众自发制作的,用陶瓷做外壳,威力效果还好,对于轻甲步兵来是一种灾难,但是不如根据地的铁制版威力强大。

夜晚从床上爬起来的蒙古军队毫无防备,甚至很多人未穿重甲,被震雷这么一炸,一个个都成了血葫芦。

趁着这个机会,整支船队加开速度,似乎要从岸边甩脱蒙古人,但是反应过来的蒙古军队嚎叫着跟上了船队,他们也看出来了,这船内装的是粮食!

也古命令骑兵追击,继续用火箭传射,前方有不少浅滩,可以想办法阻止敌军船队,无论这次敌军来援助粮草是何目的,饥饿的蒙古军队绝不能放过这支运满了粮食的船。

船队终于遭遇浅滩,前船搁浅,水手们放弃了这艘船,轻巧的跃到后面的船上,整支船队后队变前队,似乎又要向东开回。

但他们没有机会了,河流两岸都出现了蒙古军队,甚至长长的铁索也拦了下来。在附近的浅滩处,甚至有更勇敢的蒙古士兵驱赶马匹进入水中,近距离的靠近船只。

尤其是那艘搁浅的船更是被大家垂涎,只不过最先登上船只的人却惊叫起来,这船中装载的不是粮食,而是沙土。

在后面的也古吃了一惊,赶紧回霸州城下去看,骑兵们一路狂奔,返回城下的时候,刚好赶上最后一名挑夫挑着最后一担粮米气喘吁吁的跑进了门内。

利用河岸边蒙古人被支开的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光军向城内输送了足够的粮食。

对于也古来,这意味着三件事:

第一,城内有了补充也有了士气,蒙古人很难直接破城了;第二,城内原本粮食缺乏,判断有误,就算攻下霸州,也无法弥补蒙古人过去一段时间顿兵于茨粮食消耗,更无法支撑他们继续南下;第三,他又一次的被敌人耍的团团转。

无论出于哪一条理由,也古都没有放过引诱他出击的船队的道理,在统帅愤怒的命令下,蒙古人向这支船队倾泻怒火,一艘艘船只燃烧,水手们血洒易水。

在最后的时刻,赵永返回了船舱,由于破损,整只船只开始倾覆,在一阵旋地转之后,赵永虽然被倒下的柜子砸伤了腿,但是,却暂时活了下来。

然而也只能是暂时,赵永和另外十几名士兵被困在船舱里,而整艘船已经倾覆,他们必须穿过水下才能想办法游出去,但外面的河岸上都是蒙古人。

大家挤在这个的空间里,知道最后的时刻已经到了。

另一个知道自己最后时刻已经到聊是刘方,他惊讶的发觉慧已经不听自己话了,整个人昏昏沉沉的,额头烫的很。

十几辛苦至极,又总是在地下蜷着身子,她已经生病了。

可这里是只能容身的地道,刘方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想办法拖着慧往前,村内的蒙古军队正在逐渐的减少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献州的收复(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