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大唐纵横>第五十二章 月影洗相思

入夜了,船行江面,江上晚风吹拂,荡漾起阵阵浪花。

四周暮霭沉沉,置身船上,吹着江风,李华的心情突然有些沉重。

我就要这样一直在大唐生活下去吗?

究竟这一切是幻还是真?

李白也来到船头,凭栏望月。

良久,李华回过神来,见李白还在凭栏望月,不由想起李白的一首诗“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突又感觉不妥。

“不对,没有举杯……应是……”

暂时丢下这些杂乱思绪,李华走了过去。

“太白兄,看你凭栏望月已经很久了,有道是,独自莫凭栏,徒惹空伤悲……太白兄可是有心事?”

李白回过神来,心里想到。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又怎会没有心事呢?

我的忧愁谁人说,我的痛苦谁人问,不能说的心事,怎样言说?

嘴上却道:“白天访友人不得,在此寄思念于明月,他在某处看天空的明月应该也可以体会我的思念吧!”

李华不由暗自好笑。

古人没有及时通讯设备,看来寄托于遥远的两人都可以看到明月吧!

怪不得古诗词中,人们常常对月相思,原来月亮就代表着相思。

那么,我在这里看到的月亮,家人是否也能看得到?

或许他们,可以这样说吧!

“旧时月色,曾几番照我。今夕昨夕?往事越千年。顾影自怜,又如何看你。是耶非耶?明月正高悬。”

想着,李华不禁有些痴了。

李白本来还想着,自己心事难解,害怕诉说,不知如何诉说。

这会儿,看着李华神游物外的痴痴模样,不由又有些释然。

是啊!谁都有心事,不过平日没有表示出来罢了!

李白心情转晴,不由诗性大发,当下清歌一首。

“峨眉山月歌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华在他吟出第一句时,就从思绪中退了出来。

心想着。

咦?这首诗节奏明快、空间、时间相映成趣。我怎么不知道这首诗?后面一想,也自释然。李白这么多首诗,很多没学过的也属正常。

李华想着,正准备说话对其赞叹一番,却突听一个声音响起。

“妙哉!妙哉!此诗意境明朗,语言易懂,音韵流畅,风格浑然天成,五处地点依次变化,时间和空间变换自然,写景、叙事、抒情运用巧妙……阁下真才华横溢啊!”

李华只听是一个浑厚的男声,待抬头看去,却见李白向一处拱手一礼:

“阁下谬赞!”

李华也才看清说话之人。

只见那人身长约七尺,面目黝黑,眸子迥然。身穿浅绿色圆领窄袖衫,头戴黑色幞头,腰带装饰以银色边线,脚穿黑色长靿靴。

李华正觉那人气派不凡,却听李白说道:“学生无理,敢问尊驾高姓大名?”

李华正奇怪李白态度的转变,却听那人随从说道:“好叫阁下知道,我们家主梁公现任官率府兵曹参军!尔等还不上前见礼!”

李华明白过来,原来这人还是个当官的,就是不是到这个官率府兵曹参军是个什么官,官居几品?

李华正不知如何是好,忙将眼睛余光瞟向李白,想看看跟着他行事。

却见李白目中未有异色,仿佛一切理所当然。

李华心中奇道。

太白兄难道提前知道他身份?

李白还未说话,那人忙制止随从:“梁二不得无理!”

接着他有对李白拱手道:“在下梁令赞,蜀中剑南道人士,阁下也是蜀人吧!还未请教?”

李白会意,行礼:“学生见到梁公,在下李白,剑南道绵州江油县人士!”

“嗯,江油,江油好地方啊!”

粱令赞寒暄一句,接着转为正题:

“刚听阁下诗赋,可谓才学过人啊!”

“阁下可有师承?”

“看阁下年龄,如今也可以出仕了,没有求见我蜀中诸公,寻求出仕之路吗?”

“此行可是去往京都?”

粱令赞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李白只得一一作答。

“好叫梁公知道,在下师承赵蕤赵公!”

“此行主要顺江而行,故,先往江南,再走中原,京师路远,不知何日得到行……”

李白却是避过为何没有在蜀中出仕的原因未答。

粱令赞见此,只他有难言隐衷,也不再问。

而是说道:“正好,我此行也是得假归家后返程,得遇郎君,正可同行一程,相交悠游,岂不快哉!”

李白抱拳道:“幸甚之至!”

当下,李白和梁令赞相互交谈在一起。

两人虽因诗才相识,但实际两人都属所学甚广之人,因而可谈话题众多。

李白师承纵横家赵蕤,又从小学文,故而对儒、纵横都有深究。

后来又于绵州江油境内戴天山、蜀州青城山、嘉州峨眉山等多出寻仙访道,与道士相交甚深,因而对道家经典也涉猎较深。

武艺方面,少年有任侠气,又得剑圣裴旻指点,可谓精通武学之道。

而梁令赞,作为兵曹参军,对军事经验丰富。并且他同时更擅长阴阳五行之术,又对精擅墨家机关术。

两人要么同共同感兴趣的,要么谈自己擅长的。因两人都涉猎较广,故,对方擅长而对自己来说的新事物也能很快接受。

一场交谈下来,可谓相谈甚欢,直至夜半时分才


状态提示:第五十二章 月影洗相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