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医将婿>第265章 安抚军心

涧水之战,李唐自损一千,杀敌三千,俘获郑军大将陈智略以五千长矛军,算是小胜,但也错失了最好的机会。

王世充退守洛阳,不再出战。

九月十五,李世民与史万宝在慈涧汇合,李世民也没追究史万宝用兵不利的责任,毕竟史万宝不是他的嫡系,那是太子李建成的人。

面对眼下的局势,李世民决定围城,但发生了一件意外,让围城的事情暂时搁浅。

李元吉竟然将尉迟敬德关押了,起因是寻相失踪了,有人说他叛逃了,寻相是与尉迟敬德一同归降李世民的,他们都是刘武周的旧部,所以李元吉不信任尉迟敬德,将他也绑了起来。

李世民得知心里大怒,寻相究竟怎么回事他不知道,但尉迟敬德若是想叛逃早就跑了,李元吉的做法实在荒谬。

同时李元吉还对李世民说屈突通和殷开山都是不可信任之人,因为他们都是被迫投降的将军,而不是主动投降,这样的人不可重用,尤其屈突通,他的家人如今还在洛阳城内,很容易被王世充所胁迫。

李世民的性格一向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于李元吉横出这些事端心里更是愤怒,可是,毕竟是他四弟,他也不能过于指责李元吉,更何况李世民总感觉李元吉对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了,兄弟之间产生了芥蒂。

这种感觉自从他请命收复太原之后就产生了,太原是李元吉弄丢的,李世民收复太原立了大功,而李元吉来到慈涧之后闭口不提太原的事,越是故意逃避越说明心里在意。

李世民内心无愧,他只为李唐江山拼命,兄弟之间的隔阂只能以后再说了,眼下,需要重整军心了。

攻下洛阳是首要任务,不能出现上一次军心涣散的情况。

那是大业十四年,李唐大军攻破长安后,一路东下洛阳,那时杨侗在洛阳留守,李世民打的还是尊隋的旗号,立代王,遥尊杨广为太上皇,突然传来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的消息,那么相当于宇文化及承担了弑君的恶名,李渊这才觉得篡位的道德屏障解除了,于是召回了李建成和李世民,急忙忙的将杨侑赶下去,登基称帝了。

不过那一次攻打洛阳,即使不被召回也很难打下去了,因为手下的将士出现了一些情绪上的波动,有的人产生了思乡的情绪,也有人开始惦记洛阳城内的亲人,长安与洛阳是打断胳膊连着筋,很多人都是在两城都有自己的亲人。

也正是那次撤兵,给了王世充篡位并且扩大领土的机会。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一次,必须拿下洛阳了。

安抚军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释放了尉迟敬德,并且当着大家的面对尉迟敬德说如果想叛逃绝不阻拦,并且会送上盘缠,尉迟敬德也是当面表示绝不叛逃,还请命要去围攻洛阳。

众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解决了尉迟敬德的事,便找到长孙无忌谈心,这个大舅哥是个心事很重的人,必须解开他的心结。

长孙无忌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出生在洛阳,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后来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长孙无忌一直忌恨长孙安业,而如今长孙安业正辅佐王世充,李世民觉得如果有可能还是希望长孙无忌能够放下以前的恩怨劝降长孙安业,长孙无忌虽有怨言,但也表示大局为重,如果有机会他会尽力劝说兄长。

与长孙无忌谈完又找到杜如晦谈心,杜如晦与长孙无忌的情况有些相同,杜如晦的叔叔杜淹此时是王世充的吏部尚书,叔侄二人同样不合,但杜如晦的亲弟弟杜楚客此时还在洛阳,情况不明,这一直是杜如晦担忧的,但不管怎样,杜如晦表示一定会全力辅佐李世民围攻洛阳,李世民听说过杜楚客的名声,年约二十却淡泊名利,才学渊博,所以李世民表示,攻下洛阳后一定举荐杜楚客入朝为官,杜如晦便代弟弟表示感谢。

安抚完杜如晦,李世民便去安抚六十多岁的老将屈突通了。

屈突通的情况最为特殊,也正如李元吉所说,当初屈突通镇守潼关宁死不降誓保大隋江山,见李渊控制了长安,便要去洛阳辅佐杨侗,后来被活捉押往长安,李渊亲自见他,他便对李渊说未能尽人臣的忠节,只愿一死。李渊被他的忠诚所感动,当堂放了他,并且授予他兵部尚书的职位,但屈突通也没有觉得这是皇恩,依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直到听说杨侗被王世充害死,王世充在洛阳登基,他才真正意识到大隋真的亡了,天下真的是李唐的天下了,这是民心所向,这才开始全心效力李唐。

但屈突通还有一件难事,就是他的儿子和孙女都在洛阳,而他又是攻打洛阳的先锋将军,杀在最前线,这样,势必会危及到洛阳城内儿子和孙女的安危。

李世民找到他时,他也表示为国效忠不可顾虑家人,如果儿子因他而死,那就是儿子的命中注定,只是,屈突通说到最后还是流下了眼泪,原来他最心疼的是那个盲女的孙女,名叫屈突檀笑,年仅十六岁,盲女十余年,从小没了母亲,是个苦命的孩子,最怕的是她受尽凌辱而死。

而且前段时间就已经听说了在洛阳的儿子和孙女日子很苦,被当地官员欺压了。

李世民并不知道他还有个盲眼孙女,听完也沉默了下去,如果事情真发展到那一步,李世民都觉得有些对不住这个盲女,可是,李世民也别无他法,战争就是这


状态提示:第265章 安抚军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