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晋霸春秋>第14章 重耳奔翟

夷吾遭到了士缺率领的绛城士卒的进攻,重耳当然也不可能幸免!

负责率军进攻重耳蒲邑的是晋献公身边的一个寺人,叫勃鞮(di),也称寺人披。

相比士缺的有意放水,勃鞮就尽忠职守多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蒲邑距离绛城的距离,要比屈邑距离绛城远近半截,但勃鞮和士缺几乎是同时到达的。

历史上重耳回国继位之后,郤芮和吕甥图谋作乱,勃鞮深夜求见,重耳直接拒绝,而且还让人训斥他,其中训斥的内容中就提到了此次伐蒲之战。

据说晋献公给勃鞮到达蒲邑的时间,是第二天赶到,但勃鞮立即就到了,所谓的“君命一宿,汝即至!”

这说的就太过夸张,就绛城和蒲邑的距离来说,除非勃鞮和绛城士卒背生双翼,不然,绝对不可能一夜就到达蒲邑,就是一天也绝不可能。

当然了,行军速度这个事不是《左传》上的这篇《寺人披见晋文公》文章的重点,文章的重点是晋文公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原谅了寺人披,并且塑造了寺人披这个能为君主尽忠职守的忠义形象。

就拿这一点来说,《左传》的故事讲的是相当成功的!

人物形象鲜明,重点突出。

总之一句话,勃鞮到达蒲邑的速度非常快,超出了预期,同时也打了重耳一个措手不及!

这是多大的仇怨啊?才能如此迫不及待的要重耳的命!

重耳本来刚在他老师胥臣的反复苦劝之下下定决心准备出奔他国,东西还没来得及收拾好,勃鞮就率人攻进城了。

原本重耳犹豫不定,贾佗和颠颉为防万一还加强了戒备。

后来重耳决定出奔,二人忙前忙后,而且由于已经是准备出奔了,蒲邑的防守自然就松懈了下来。

然后,勃鞮几乎是毫不费力的就攻进了蒲城。

此时,勃鞮正亲自率人攻打重耳的公子府。

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勃鞮就攻进了重耳的公子府中。

一时间,整个公子府中鸡飞狗跳,乱作一团。

本来公子府的小臣、皂隶正忙着帮他们的公子收拾东西,谁能想到绛城的军队毫无任何征兆的就到了。

重耳也没想到,绛城的军队这么快就攻到了府中。

他前脚刚接到勃鞮攻城的消息,人手还没召集齐,后脚勃鞮就攻到了他的府中。

没办法,事已至此,还有什么东西可收拾的,逃命要紧!

于是,他在胥臣、贾佗和颠颉及一干侍卫扈从的保护下,着急忙慌的向公子府后门赶去。

没想到还没赶到后门,勃鞮已经率人追了上来。

“重耳,哪里走?”勃鞮在重耳身后大喝一声。

重耳不答,依旧快速往后门赶。

勃鞮见状,知道重耳是准备顽抗到底了!

既然如此,他也不再多言,命人加速将重耳等人包围起来。

两相遭遇,一场战斗自然是避无可避!

重耳身边的扈从虽然不似勃鞮身边的士卒多,但是重耳这些年来在蒲邑广施恩义,身边之人个个愿意为他效死,故而极为勇猛。

一时间却也能和勃鞮等人杀的难分难解。

胥臣三人保护着重耳且战且走。

待到后门,才发现后门紧闭,十几名士卒正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原来勃鞮在包围他们的时候,又偷偷分派人手把后门堵住了。

欲进无路,欲退不得,不仅是重耳,胥臣三人也是心急如焚。

贾佗再次刺死一人,借着空档,朝前看去,忽然注意到后门的墙垣矮小,将近一米来高的样子,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后门虽然被堵,却也不是没有一线生机。

只要跃垣而出,未必不可逃脱。

心中已有计较,贾佗开始故意带着重耳等人往后门左侧的墙垣处且战且走。

待到墙角,重耳的扈从将四人围在身后。

“公子,走!”贾佗招呼一声,当先翻越到垣外,他先翻而出,其实是为了要帮重耳探路。

重耳见状,也明白了贾佗的意思。

当即便要紧随着贾佗翻越墙垣。

不过,勃鞮怎么可能就这么让重耳给逃脱了?

见到重耳马上就要逃脱,勃鞮也是急了,带着士卒猛攻重耳的侍卫扈从。

你还别说,真还让他撕开了一个口子。

勃鞮借着这个口子闪身而入,一把抓住了重耳的衣袖。

重耳正在翻越墙垣时,没想到却被人抓住了袖口,于是,拼命往回拽。

勃鞮持剑便要下劈。

胥臣和颠颉也看到了这惊险的一幕,挺身持剑向勃鞮刺去。

勃鞮见这二人持剑刺来,躲闪之间,手里的剑也失了准头,只砍下了重耳的一段衣袖。

重耳没有了勃鞮的扯拉,自然很快便翻过墙垣。

胥臣和颠颉二人见重耳已经逃离,也借了个空档,迅速抽身翻过墙垣,外面的贾佗也不知从哪搞了一辆马车,已经在等他们了。

四人上车,贾佗立即驾车离开。

……

翟国,在晋国之西。

色尚白,着白衣,因谓曰:“白狄”或“白翟”。

宗周时期,游牧于陕北高原(今延安一带),与赤狄隔黄河相对。

后来逐渐发展到晋国西北汾水以西地区。

曲沃代翼期间,白狄就时常侵扰晋国的边境。

只不过,翼城无暇他顾,只能采取守势。

晋国老大夫狐突便是出自白狄(《中华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


状态提示:第14章 重耳奔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