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崇祯辽东攻略>第二十三章 言官已堕落了

对于朝臣的那些想法,朱由检也猜的八九不离十,不过他不想去纠结那些,不管是谁,只要给朕做好工作,你就是大爷,要是给朕添乱,对不起,那凉快那呆着去。

朱由检殴打梅丕思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早有预谋,只是今天刚好借着徐光启的由头,给言官一个下马威。

当然,朱由检对于是否出手,早在前两天就分析过,钱谦益为了进入内阁,自然压制跟着其身后的东林言官。而与阉逆有点瓜葛的官员,自保还来不及,哪敢出头?

一班老臣自是不会轻易出手,而那些勋贵和武官,还巴不得自己打那些欺压在他们头上的文官。还有一些数量不多中立官员也不会出手,他们与皇帝保持良好的关系,往深里说他们是保皇派,不会轻易为难皇帝。

剩下的,只有韩爌为首的东林官员会发难,但是不会做的太过火,毕竟韩爌想要继续执政,就必须得到皇帝的支持,

朱由检这么分析完,觉得能够出来反对就只有韩爌他们那些官员,以及一些无权无势小官。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朱由检今天狠狠的打了梅丕思一巴掌,用意威慑其他言官。

说起明朝言官,其地位非同一般,劝谏皇帝,监察百官,澄清吏治,风闻言事,可谓一时风光无限,明朝前期这些言官确实廉洁奉公,反复肃贪,评议朝政弊病,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正面作用,可到了明末,已经和一班大臣狼狈为奸,携手共谋发展,成为贪污腐败的好帮手。

崇祯初期,言官开始明目张胆的与朝中大臣同流合污,为其摇旗呐喊,攻击政敌,这时已经没有对错,只有自己利益,只要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大肆攻击,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最让人感到气愤的是,这些言官已经不在安于别人行贿,而是明目张胆的索贿,每当县官进京,那些言官便称“开市”,意思是要挣钱了,他们会主动登门索要钱财。

朱由检从《明史》看到给事中廖国遴,杨枝等言官,每当地方官进京述职,接受考评,谋求升官之际,他们就会登门索要钱财,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竟然会连夜扣门进行恐吓敲诈,吓得一些官员赶紧掏出所有钱财,有些可怜的,甚至变卖身上衣服,用以讨好这些言官。

以此可见明末的言官已到了什么样的混账地步,除了极个别的清廉言官,基本无药可救,朱由检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这才想出殴打言官的举动。

为什么要用殴打的形式来警告那些言官,而不是采用一贯的廷杖形式,这些朱由检也是经过思考的。

明末有个奇特的现象,被廷杖的官员一旦丟官罢爵,回去以后往往被一帮腐儒捧得老高,他们认为这位言官不畏强权,敢于向皇帝叫板,也就成了天下文人的楷模。而得到天下文人的认可,其后半生基本衣食无忧,那日子是滋润的很。

这个结果对于朱由检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廷杖本就是惩罚出错官员的一种措施,以达到惩戒的作用,而不是相反。

于是朱由检采用了亲自殴打言官的办法,能起到比廷杖更好的惩戒作用,毕竟被皇帝亲手殴打的言官能有几个?皇帝的侮辱性动作,能让那些言官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不敢在朝堂上,无凭无据的乱咬,也算打击一下他们的嚣张气焰。

这些,只是朱由检给言官一个警告,后面会逐渐的拆分瓦解这个体系,特别是东林官员,他们正是靠着言官起家的,瓦解言官犹如挖他们的墙角,不过一切都要慢慢来,并且朱由检暂时还不想动这些言官,后面一些事件,没有他们的参与,还真有点不好弄,有句话说的好,废物也有其利用的价值,此言不虚。

徐光启见皇帝为了庇护自己,竟然亲自出手,与言官周旋,自是感动不已,他用感激的目光看着皇帝,眼睛有些湿润起来。

“徐爱卿!接着奏本!”朱由检的声音从玉阶上传来,徐光启用袖袍擦了擦眼角,然后举起了奏板。

“自天启六年以来,山陕各处州县接连大旱,灾民日益增多,陛下体恤臣民,忧心如焚,百官出谋划策,竭力救灾,然始终无法解救灾民与水火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旱情严重,无法出产粮食,以致功败垂成,臣知番外有引进的甘薯,此物极其耐旱……”

徐光启先是肯定皇帝与百官的救灾成绩,同时也指出救灾不利的因素,又提出甘薯抗旱的优势,以及甘薯种植的方案,最后又把救灾的措施一一道来,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徐光启最后给奏章起了个名字,叫《甘薯救灾疏》“陛下!《甘薯救灾疏》利国利民,恳请陛下予以执行!”

徐光启的一片长篇大论,事实清楚,论述准确,救灾措施基本到位,干货满满,与那些无事就打嘴炮的言官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朱由检听了十分满意。

就算这样的优质奏章,也不能逃过那群言官的猛烈炮火,徐光启刚把奏章递上去,就有言官跳了出来“陛下!微臣对此奏章略有质疑,请与准奏!”

朱由检见此,也是无语了,这些家伙要是不让他们说话,还真的比杀他们还难,于是他皱着眉头,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说!”

“是!”言官说着一摆头,把目光投向了前面的徐光启,然后说道;“微臣有三处质疑的地方,还望徐大人给以解惑。”

徐光启回道;“这位大人请讲。”

“第一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章 言官已堕落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