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三国之墨香>091 十常侍误主 谁堪勤王 上

转眼已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立夏之日,大雨如瀑;右扶风,董军大营。

董卓步入中军大帐时,李儒已与一名中年文士恭候在内。

那文士大约四旬上下,身材颇为高大,一把山羊胡须打理得极为精致,虽然相貌平平,狭长的眉目间却隐约透着狡黠,好似一条成了精的老狐狸。

两人一见董卓,俱都上前揖手行礼,“见过主公!”

“今日有件大事,正要文和一起参详!”董卓目视高大文士,欣然道。

原来此人正是被西凉名士阎忠评为“有张良、陈平之奇”的贾诩,字文和,武威人。

他年轻时与人同行归乡,路遇叛乱的羌胡,遂急中生智,自称太尉段颎的外孙,羌胡闻言胆怯,放他归去。

此事可见贾诩颇有应变之才,类似的事情尚有不少。

李儒久闻其名,与之交往多年,终于在数日前请出山来,辅佐自家主公。

贾诩一听董卓此言,淡然一笑,却不多言。

“近日小白从雒阳传来讯息,天子寝疾。”董卓解下披风,坐上主将宝座,沉声道,“欲下旨拜某家为并州牧,将麾下兵马交由皇甫嵩指挥。”

董白常居雒阳,与董太后、阳翟长公主关系亲近,又有十常侍的关系往来,能提前得知天子旨意,实在不足为奇。

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与州刺史仅有监察之责大不相同。自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以来,因该职权力过大,常致尾大不掉之势,废置无常。

大约一年前,太常刘焉以“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进谏天子,劝其改刺史为州牧。

刘宏采纳建议,数月之间,先后以刘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重置州牧。

“文和以为如何?”李儒却不接话,转而问向贾诩。

贾诩知他在给自己表现机会,神色淡然道,“若主公交出兵权,则不但州牧一职如同镜花水月,恐怕全家性命也将不保!”

“呃?某家愿闻其详!”董卓也非愚钝之人,自然要趁机考察贾诩的见识。

“朝堂路上,最忌反复犹疑!年前朝廷欲辟主公入京为少府,主公以麾下羌胡士卒挽留为由,拒不上任。”

贾诩哂然一笑,“如今为州牧之职,难道就要弃麾下百战儿郎于不顾?”

他这话说得委婉,意思却很明白,暗指董卓别有所图,同时指出其麾下百战儿郎才是立身之本,岂可舍本逐末?

“朝廷前后两番举动,意图明显指向主公兵权。”

贾诩双眼精光一闪而逝,继续道,“如今天子寝疾,大统待定,顷刻之间,变故即生。此时交出兵权,无疑要将身家性命拱手让人!”

“呃呵呵呵呵!”董卓听罢,仰首大笑,“文和知我!知我!”

贾诩神色自若,微微一笑道,“待朝廷诏令下来,主公不妨接受州牧一职,却不交出兵权,可上书恳请带兵赴任,拖延时机,静观其变!”

“哈哈哈~!文和果有良、平之奇!”董卓再次纵声大笑,“此言正合某家心意!不过皇甫嵩大兵在侧,未必就会袖手旁观?”

贾诩笑而不语,望向李儒。

“皇甫嵩知兵善战,忠于朝廷,若正面对决沙场,自是主公的劲敌。”李儒知他不愿过分表现,接过话题道。

“但此人好与同僚为善,若无朝廷明令,断不会与主公为难!”

朝廷两次三番以调职为由解除董卓兵权,自是不敢用强,以免逼反董卓。

董卓沉吟之间,李儒继续道,“如今王国战败被废,韩遂等人又劫持阎忠,奉为首领。此子深谙进退之道,与我等未必没有合作可能!”

董卓眼中精光爆射,欣然道,“某家有文优、文和,可以无忧矣!”

------------

小满时节,天有日食;雒阳北宫,濯龙苑。

陆翊刚回雒阳不久,还未顾得上与娇妻及刚出生的双胞胎子女好好亲近,就被天子遣小黄门传入宫中。

一路穿过云石牌坊,沿着石堤步上湖心小岛,但听丝竹之声隐约传来,又走出里许,转过一片山石,眼前赫然出现一处方圆数里的池渠。

只见池渠以平滑的花岗岩石砌成,又镶有上好的蓝田玉石,铺以绿苔植被,引云湖之水灌入,清澈见底。

水中有青荷林立,叶大如盖,半卷半舒;茎长丈余,卓然不俗。

陆翊早有耳闻,宫中有南国进贡而来的夜舒荷,所述正是这般景象。

据说此荷之叶夜舒昼卷,一茎能生四莲,故而得名;又因荷叶在月亮初升之时舒展开来,又名望舒荷。

此时池渠岸边泊有一艘巨大的雕龙画舫,上有数十名年轻貌美的宫女,仅着薄纱,载歌载舞,浅吟低唱,极是香艳。

小黄门见陆翊一瞥之下,神情如常,不禁微露惊讶之色。

“陛下与大将军、上军校尉、剑师等人,俱在舱楼之中。”小黄门知天子对陆翊青睐有加,恭声道,“只待陆校尉前去!”

他一边说话,一边将陆翊引到画舫,自己侍立在岸边,却不上船。

“子羽,还不上来!”舱楼传来一道沉稳的男子声音,听来正是史阿。

陆翊踏步入舱,就见天子倚靠在龙榻之上,左右张让、赵忠各自携有一个孩童,正是皇子刘辩、刘协。

下方何进、蹇硕各据一边,史阿站在何进下首,此外再无旁人。

“参见陛下!”陆翊上前揖手行礼。


状态提示:091 十常侍误主 谁堪勤王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