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重生之最强王爷>第五十八章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9)

赵承琰在黑暗中飞驰,十里的路程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几分钟的事。来到十里外的一处树林外,灵觉一扫发现林中有不少人,他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地方了。

随即,他闪身入林,在树林的中间有一块空地,这里扎着不少帐篷,周围是栓马匹的棚子。赵承琰身形闪动几下就来到了最大的一个帐篷前,守门的士兵只觉得眼前一花,就发现面前不远处站着一个人,当即大吃一惊,连忙大喝道:“什么人,站住。”

这一声大喊立即惊动了周围的人,不少士兵提着兵器手脚并用的钻出帐篷,同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音,附近的巡逻队也听见声音赶了过来。

此时,帐篷门帘一掀,从里面走出来一个年轻人,赵承琰一看认识,原来就是跟随自己一同来涿郡的骁骑卫昭武校尉袁成。这个时候附近的士兵都已经来到大帐前,将赵承琰包围在中间。

袁成借着火把的光芒一看,站立在帐篷前的人竟然是赵承琰,立刻紧走两步来到赵承琰近前,躬身施礼,口中说道:“卑职袁成拜见郡王殿下。”

“嗯,袁成你干的不错,起来吧,咱们进去说话。”赵承琰微笑着说道,说罢当先走向大帐。袁成对着周围的士兵一摆手,说道:“散了吧,散了吧,是郡王殿下,都回去睡觉吧。”

说完跟着赵承琰走进了大帐,赵承琰进了帐篷坐在当中的椅子上,袁成进门后站在他身旁等候吩咐。赵承琰看着他笑着说:“袁成,这些日子你们辛苦了,日夜兼程都还好吗?”

袁成躬身说道:“回王爷的话,卑职接到王爷的命令不敢耽搁,当天夜里就率领二千弟兄连夜出发,幸不辱命没有耽误王爷的大事。”赵承琰听了点点头,“你们的速度很快,我原以为你们还要再有两日才能到,没想到今天就到了。”

袁成说道:“自从王爷从拱卫司传回命令,让卑职等人待命,卑职便不敢有任何松懈,马匹每人都准备了三匹,每日都坚持训练骑术。只等王爷的命令了。”

“很好,你们今天休息,明天跟着克烈部的人,我会给你们命令,你们到时候按令行事就行了。”“卑职遵命。”袁成答道。

赵承琰又在骁骑卫宿营地里转了一圈,随后趁着夜色回到了克烈部的大营。回到了自己的帐篷,赵承琰心中思量,应该怎样让骁骑卫既能锻炼弓骑兵的战术大量杀伤克烈部骑兵,又能保存实力而不伤根基。

最后赵承琰决定还是采用后世蒙古人纵横世界的骑兵战术,“曼古歹”即骑射者一边逃走,一边向后方的敌人射箭。(蒙古人称这种战法为“曼古歹”)。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一从远距离攻击敌人,二持续不断的攻击敌人,三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在这种攻击下不论敌人的精神和装甲多么坚强,彻底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

赵承琰决定在这个还没有蒙古人的时代先将这种先进的战术使用出来,这才是大魏能以弱胜强的优势所在。要知道后世的蒙古人比它主要敌手的军队规模要小。成吉思汗组建的最大一支军队是他用来征服波斯的那支部队,人数也不过24万。后来他们用来征服俄罗斯和整个东欧及中欧地区的军队也从没超过15万。

先进战术和勇猛的士兵是蒙古人纵横天下的法宝,所以赵承琰也打算用这样的方式来组建大魏的骑兵部队,精锐的骑兵加上先进的战术,足以让大魏骑兵横扫西疆和北疆的异族了。

而现在,赵承琰打算用克烈部的骑兵先让骁骑卫来实战练习一下,实战一次比的上在训练场上几个月的训练。按照现在克烈部的行进路线,对照着地图,赵承琰找到了第一个比较有利的地形,那就是在营地以北八十里左右的地方,一个叫乌鲁盖的地方。

从地图上看,这里的地势比较平坦,但是在东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山脊,从山脊上冲下来不到十里就是车队必经之路。赵承琰决定派骁骑卫在这里埋伏,然后等车队行进到此的时候,一举冲出来,不已夺车为目的,而是以杀伤克烈部有生力量为主。

凭借二千人想一次杀死近万名骑兵,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赵承琰准备让骁骑卫充分发挥游击战的精髓,就是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

按照这个方针用两千人将近万名敌人磨死还是可以办到的,想到这里赵承琰拿出纸条,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命令,他让袁成明天一早率领队伍绕路先行到乌鲁盖埋伏,等克烈部的大部队到了以后,再伏兵四出,引克烈部骑兵迎敌,当双方快要接近的时候,骁骑卫集体转向,让克烈部骑兵追着自己走,然后骁骑卫在前面射箭杀伤敌人。

将战术要领和自己的命令写完,赵承琰拿出一只飞鸽将书信送给了袁成。

第二天一早,博尔忽走出大帐,好好休息了一晚,他感觉自己已经恢复了精力,虽然身上还有伤,但是对他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招呼亲兵去备马,他准备去营地内转一圈,看看手下人是否都休息好了,如果差不多就准备出发了,他实在不敢在外面多待。

用了半个多时辰在营内转了转,他看到士兵们的脸上虽然还有疲惫的神色,但是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他决定今天就出发继续向部落前进。

随着博尔忽出发的命令下达,整个大营都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在忙忙碌碌的收拾东西,一时间人喊马嘶乱成一片。

过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收拾停当


状态提示:第五十八章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