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回到北宋当大佬>第三百八十章 侍御史
脸上。

便是第二天,一道圣旨就到了商税监。

商税监从七品主事甘奇,擢升为御史台从六品侍御史。

甘奇接过圣旨,从从七品升到从六品,还穿不了红官服,还得穿青色官服。

但是甘奇却很是满意,这种升官的速度,还真是坐着火箭一般的速度。侍御史,几乎就是御史台的二把手,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会是两个人,侍御史,也就是常说的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一般就是御史台的主官,从四品,后来元丰改制的时候会提高品级。御史中丞从四品,侍御史从六品。主官与副官,差别还是很大的。

为何说甘奇的升官速度是坐了火箭?因为从六品与从七品之间,在宋朝的管制中并非只差了一个级别,而是差了至少三个级别。

唐宋两朝,在官员品级之上,其实是有讲究的。熟话说“官居一品”,就是当官当到最高了。其实以官职而言,并非这么回事。

要论官职而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者说后来的尚书左仆射,两种都是首相的称呼,已经就是朝堂最高的官了。但是这些人,也并非就真的一品了,甚至往往连二品都不是。一品二品,在唐宋之时,那是极其少见的,相当于给某些功勋卓著之人的荣誉头衔一般。

所以唐宋的六品七品,就已经是中层官员了,八品九品的,也并非真的就是芝麻小官。到得五品了,那就要穿红衣了,已经就是高官了。馆阁,另说。品级高低,主要在散官阶的封号与实授官职。

当然,历史上也会有改制,到得元丰年,也就是二十年后,官职品级有了一个普遍的调整,多是往上调整,提高了品级,乃至于官职的称谓,以及一些朝廷的系统,都做了调整。

甘奇一下子由从七品变成了从六品,已经就是皇恩浩荡,受了莫大的优待。

以后甘奇正式列班朝堂,大小朝会,皆不缺少。

至于这商税监衙门由谁来接手,皇帝也在问三司包拯与王安石的意见,让二人商量一下,拿出一个备选名单,之后再来商量考核定夺。

包拯与王安石也回来问了一下甘奇的意见。

甘奇的意见很简单,给出了一个名字,李定。

为何不是蔡确呢?

甘奇心中有过一番思虑,心中也有一杆秤,李定其人,就如名字里的那个“定”字一样,比较坚定,适合为主官。

蔡确,其实不适合做主官,比较适合副手一类的事情。

因为李定每每遇事,都敢拿主意,而且性格也较为硬朗。蔡确遇事,却多是思前想后,少了果断进取,瞻前顾后。但是蔡确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交代给他的事情,他都能做得很好。

已然是七月中,连第三个月的商税都移交三司了,甘奇才真正走马上任。

如今的御史中丞是张昇,不得很久,他也会升任参知政事。朝堂如今都在等着升官,比如任参知政事的曾公亮,此时正想去接任枢密使。御史中丞张昇,也在想着往前走一步。

能当御史中丞的人,那都是喷子中的战斗机,张昇也不例外,喷倒过宰相刘沆,出使过辽国,是很有性格很有能力的一个人。老皇帝赵祯这一辈子,用的御史中丞,几乎没有一个是怂包,一个个都是战斗机。这个老皇帝,其实还是很有识人之明的。

清流人物,自然喜欢清流人物。关键的张昇这个人,还很有诗词之才。

所以当甘奇第一天来报道的时候,张昇看着甘奇,便连连点头:”素闻道坚风骨正雅,文采斐然,仁义在心,治学有方,当真是年轻俊彦,弱冠英才啊!“

”张中丞谬赞,下官小小年纪,当不得中丞如此夸赞。“甘奇这是谦虚。

”在老夫面前,不必如此谦虚。今日履新上任,往后当好好办差,监察百官,弹劾宵小,定要秉持风骨,不可有丝毫私心,以为御史之道也。“张昇这算是教导。

”下官当铭记中丞之语,上任此职,必与贪赃枉法之辈斗争到底。“甘奇这话可不是假的,御史大夫岂能白当?这种职位,就是满世界喷的,如今正好,有他韩琦罪受的。

要说北宋哪个衙门更像明朝锦衣卫?其实就是这御史台,有调查之权,有捉拿之权,有审理之权。这些权利与明朝人见人怕的锦衣卫如出一辙。有些时候,锦衣卫的主要执法对象是官员,御史台的主要执法对象也是官员。

但是两者有一个区别,锦衣卫是军事特务机构,里面当官的,主要都是军队出身的人。而御史台,却是一个文官衙门,里面当官的都是进士,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武人与文人的区别,就是宋朝御史台与明朝锦衣卫的区别。

但是如今甘奇到了这御史台,这御史台就不是御史台了。甘奇是一头文人里的猛虎,执法权力许多时候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真正不同的是使用权力的人是谁。

甘奇来之前,其实就有了打算,打算把这御史台当作锦衣卫来用,至少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御史台就是锦衣卫。

张昇其实很喜欢甘奇,因为最近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他就在一旁亲眼所见。面对当朝枢密使,一个从七品的官竟然也能一步不退,这种人天生就适合做御史。

听得甘奇信誓旦旦之语,张昇很是欣慰,开口问了一语:”道坚新上任,可有准备着手什么事情吗?“

甘奇点了一下:”下官已经准备好了上任之后第一件要办的差事!“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章 侍御史--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