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玄幻奇幻>超级武器交换系统>第两千四百四十六章 不可逃逸区

作为一款远距离的导弹,霹雳-13的最大射程其实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公里,而正常发射的时候,在一百公里左右,就已经让目标进入到不可逃逸区了,现在,陈瑞在试射的时候,一百二十公里的距离发射导弹,也是这次实验的一个预设数据。

导弹在向前飞行,因为速度并不快,所以导弹的冲压模式还没有启动,虽然两个矩形的进气口正在源源不断地吸入空气,但是并没有进入到后面的发动机之中,而是直接通过后面的出口又出去了,此时的开始的加速,并不迅猛,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初期迅猛的加速是没法相比的,冲压发动机是需要速度才能工作的。

现在,燃料持续不断地进入到后面的燃烧室,从冲压喷管中出来,导弹很快就超过了音速,继续加速,加速,当速度超过2马赫的时候,进气口的出口被挡住了,全部流到了冲压发动机内部!

普通的发动机想要吸入更多的空气,那就需要前面有压气机,多片叶轮形状的压气机,就是现代化的喷气机最常见的形式,而冲压发动机就不需要了,因为随着速度的增加,它自己撞进来的空气,就足够它燃烧了!

当冲压发动机开始启动的时候,整个导弹都像是被狠狠地踢了一脚一样,劲头立刻就上来了,导弹迅猛地加速,很快就提升到了3马赫,4马赫!

在达到4马赫之后,导弹就已经到了最大速度,尾部的火焰变小了,导弹的发动机减小了燃料的消耗速度,让导弹进入了巡航阶段。

对于普通的导弹来说,十几秒的时间,就会将燃料全部消耗光,然后剩下的时间,都是无动力的飞行阶段,但是,对于冲压发动机的导弹来说,是没有这种无动力的飞行阶段的。

原因很简单,这两个矩形的进气口,导致导弹受到的阻力变大了,一旦失去了动力,那导弹的速度就会很快降低下来,最后直至失去速度,所以,这种导弹不能无动力巡航,这样,导弹在提速到最大速度之后,就会以这个速度进行最节约燃料的方式巡航飞行了。

这也限制了导弹的远射程,当燃料消耗完毕之后,就意味着射程达到了终点。

当然,实际上这个射程要更近一些,因为在最后阶段,它还要多剩余一些燃料,作为导弹的高过载机动使用,这样才能够对付战斗机一样的目标。

笨重的不死鸟导弹不能对付高机动的战斗机,在最后的阶段,战斗机很容易通过各种摆脱动作来让不死鸟失去引导,比如一个向上爬升摆脱,导弹就得跟着爬升,此时导弹已经没有动力了,完全是靠惯性飞行,跟不上目标的机动,自然就无法攻击了。

所以,不管导弹宣称最大过载有多高,比如35g,远远超过战机的的最大过载,但是在实际中,战斗机摆脱导弹的攻击也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就看飞行员的技术了。

把导弹的飞行包线,用一张图来表示,各个图线围起来的区域,就是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只有在这个区域内,才能有足够高的命中率,那也不是百分之百。

不过,对现在的霹雳-13来说,一直都在使用发动机,尤其是到了最后的阶段,发动机还会全速燃烧,所以,它的不可逃逸区比原来的霹雳-12导弹大得多!

有多逆天?这种导弹的发动机的总工作时间在一百秒以上,近端不可逃逸区在100千米左右,也就是说,在一百公里以内,几乎就是没的跑!它通过第二次的发动机发力,创造出来了逆天的不可逃逸区的包线,这种杀伤力,是让使用它的飞行员最喜欢的了。

尤其是,如果猎杀预警机的话,那就更是信手拈来了,那种顶着大盘子的飞机,机动性相当差,天生就是来给当靶子的。

其实,现在陈瑞已经能够返航了,毕竟他发射的导弹是主动导弹,前半程依靠惯性飞行,后半程主动寻找目标攻击,不过,陈瑞依旧在盯着的,他在期待着自己第一时间知道战果。这可是一百公里之外的攻击啊,哪怕是不死鸟导弹,拥有超过一百公里的射程,实际使用中,也仅仅是在七八十公里的距离上攻击,现在的射程,那绝对是实打实的,没有折扣,这款导弹,将成为己方的航空兵的杀手锏!

他的头盔的护目镜上,继续显示着数据,现在的数据是他自己的雷达计算出来的,上面显示着导弹与目标的距离。

一百公里,八十,六十,四十,当二十公里的时候,导弹的导引头,成功地找到了目标!

歼五无人机正在平稳地飞行着,它不知道自己现在是单方向的航程,注定没有未来的,它正在最后一次飞行着,此时,远处的导弹,已经向它发射来了死亡的波束,单脉冲导引头的电磁波,彻底地笼罩住了它。

加速,加速!在发现目标之后,导弹的计算机经过简单的计算,就知道内部的燃料是充裕的了,所以,导弹开始加速飞行,尾部的发动机的功率达到了最大,炽热的火苗向后喷出,在天空中扩散开粗粗的尾迹。

距离在飞速地靠近,十公里,五公里,一公里,在最后的阶段,近炸引信不断地测量着双方的距离,当距离达到十五米的时候,轰的一声巨响,导弹的环形碎杆战斗部爆炸了,这些链接成环形的战斗部,迅速地向外扩散,形成一片死亡之雨,很快就和歼五无人机发生了亲密接触。

碎杆砸在了铝合金的蒙皮上,靠着几马赫的速度,轻松地撕开了它那


状态提示:第两千四百四十六章 不可逃逸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