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339章:朕不用他用谁

太阳出来了,洒下万道金光,给雄伟的金陵蒙上了一层亮闪闪的轮廓,仿佛梦幻之中的天国神都。

武英殿上,复隆皇帝高居御座之上,气色好的出奇,颇有几分英明神武的君王气概,连讲话的声音都变得异常洪亮:“黄石已重新归我大明版图,着内阁拟一份嘉奖文书即刻明发。”

瞬间克服九江,兵不血刃占领黄石,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立刻就让复隆皇帝有了底气,真正体会到帝王的尊严。

若是所有的这些个战果是朝廷上下协力同心的结果,还好说一点,偏偏整个攻略湖广的计划都是皇帝“一手操办”,事先还对群臣保密,愈发显得皇帝本人英明神武。

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蔡枫华、黄宏东等四位内阁大臣全都脸色晦暗,装模作样的说了几句“王师威武”“光复湖广指日可待”的场面话之后就集体陷入了沉默。

事情是明摆着的,当初张启阳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就没有通过朝廷,而是自行其是,虽然当初大家都没有说什么,心中却早把张启阳当成了跋扈嚣张的权臣。

这样的军国大事竟然不通过内阁,不给部堂知道,还刻意隐瞒这个朝廷,用既成事实逼迫朝廷承认,这已违反了基本的政治体制,早就招致很多人的不满。

蔡枫华等内阁大臣虽然在事实上不得不接受,但却未尝没有秋后算账的小心思。

现在可好,连皇帝本人都参与进来了,和张启阳一起把整个内阁一脚踢开,难不成还能算皇帝的“秋后账”?

自洪武太祖皇帝开国之后,又经历了成祖皇帝的永乐朝,履行着相权的内阁才是真正的国家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这种最基本的政治架构已沿袭了两百多年,现如今打破了君权和内阁之间的平衡,等于是把整个内阁都架空了,内阁大臣们要是能高兴得起来那才活见鬼了呢。

虽然现在的内阁依旧有很大的权利,但是在西征这个事情上,却已经沦为草拟嘉奖令的秘书机构了。

复隆皇帝当然能够理解内阁老臣们的心思,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因此暗暗得意:作为一个少年天子,自从甲申国变崇祯皇帝殉国以后,时时事事都在一众老臣的卵翼之下,事实上并不能做出太多主张,而是一个精神偶像般的摆设。

没有哪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会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的权利,即便是在明明知道这些老臣都是公忠体国之人,依旧非常的心不甘情不愿。

把所有的权利都归于帝王一身,才能建立宏图伟业,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能让一众的老臣吃瘪,能够用一连串的胜利证明自己的“英明神武”,对于这个结果复隆皇帝是非常满意的。

“兵不血刃攻下黄石,固然是我大明王师兵威无双吓破了伪王阿济格的狗胆,却也不能不看到其中的利害。”

就好像是一个身经百战目光敏锐的前敌总指挥一样,复隆皇帝对着殿下的文臣武将侃侃而谈:“伪王阿济格放弃黄石改走陆路,朝武昌方向撤退,这份当机立断的决绝就比当年的多铎要高明的多,却也不过是以空间争取时间的老旧伎俩,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阿济格直接放弃了黄石和半条长江航线,其实是以退为进的战略,真正的核心就是用空间争取时间,为固守武昌做打算。

这种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核心战略皇帝本人是看不出来的,他所说的这一套不过是截取了张启阳奏报之上的原话,却更更加凸显圣明天子的敏锐洞察力,愈发显得“陛下圣明如炬”“明察秋毫”。

“拟旨,调黄得功部沿江而进驰援湖广。”

“再拟旨,令洪大郎部尽快扫平残敌,与勇毅公合兵一处齐攻武昌。”

“再拟一道明旨宣示四方,湖广、河南、川蜀等各地贼军残部,只要是抗清者,前事既往不咎,若有为国出力者,朕亦视为忠义肱股之士,必不吝高封厚赏。”

在一片“陛下圣明”的唱诵声中,内阁大臣的脸色愈发难看了。

张启阳甩开内阁本就犯了众怒,现在皇帝居然步了张启阳的后尘,同样把内阁一脚踢开直接下达命令,甚至没有在事先和内阁成员商议一下就这么干了,这是一个对内阁非常不利的信号。

虽然心中万般不愿,但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几位内阁重臣甚至连一句话都说不上来。

因为整个西征计划完全就是张启阳的首尾,皇帝还不停的出面给他背书,试图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

明明知道这种做法违反了政治体制,却也无可奈何。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湖广的战事应该怎么打,甚至连最基本的善后事宜都无从着手,完全就是多说多错不说不错的局面。

把西北方向上黄得功的水军调去打湖广,这么大的事情皇帝一个人就“乾纲独断”“圣意天裁”了,还可以说黄得功是番外之臣,是外戚头子,由皇帝本人直接调动是为了方便快捷。

但“赦免贼罪”可是关系到天下根本的大事,竟然连一点商量的意思都没有,皇帝就直截了当的自己做主了,这就有些过分了,非常过分!

大明朝就是亡于贼手啊,大行崇祯皇帝是怎么死的?

那是被闯贼逼死的呀,怎能这轻易的就“赦免贼罪”了呢?

“咳!”故意发出一声轻咳之后,程园毕终于站了出来:“臣以为赦免贼罪一事,还需从长计议。”

以前赦免大红狼、万迎风等人的罪行,


状态提示:第339章:朕不用他用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