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367章:兄弟交谈

“我不是说这个。”张三娃毕竟不是张启阳,在很多时候,虽然他很有想法,但却很难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地方惯例和士绅,对大哥的吹捧,我是亲眼看到的。”

“那也是他们的一番心意,不单纯是因为畏惧咱们的强盛军威。就算我知道他们是在拍我的马屁,总不能一点情面都不给吧?毕竟老百姓们还是很欢迎我的。”

泗州百姓箪壶食浆以迎王师,这是那些官员和士绅的说法。

但张三娃却不这么认为。

清军占据泗州已经好几年了,本地的百姓已经剃了头发留起了发辫,虽然不能因此就说老百姓们忘记了大明朝,但有一点却毋庸置疑:相对于接受清朝或者明朝的统治而已,老百姓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生活。

连年征战,天下思安,新的战斗结束之后,箪壶食浆迎接王师不错是迫不得已的举动,是官府强行逼迫他们去做的,不代表他们对毅勇军的真实态度。

一定要求老百姓们胸怀大义那根本就是最不现实的事儿。

“大哥明明知道士绅和官员是在吹捧,而不是真心之言,别的咱就不说了,他们称大哥你为将军,据我所知,毅勇军中好像没有将军这个职务吧?”

的确,毅勇军的军衔普遍偏低,根本就没有将军这一说。

就别说是将军了,连参将、部将之列的说法都没有,只有伍长、旗长、队官、营官四个级别。

“人家称我为将军,不过是句奉承话而已,你还当真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防微杜渐呐。虽然只一个无关紧要的称呼,却能让人生出骄纵之心。”

“哈哈,就算我真的想当将军也没有什么不对吧?”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张大娃的话语就是这个意思。

但张三娃却有另外一种理解:“我们的目标不是当将军,也不是留名青史,是为我族而战,为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要有牺牲一切之决心。”

“鬼扯!”张大娃笑道:“当初若不是为了让咱娘和你们碗里多一口吃食,我根本就不会当兵。现如今我已经有了些根底,自然要想着富贵荣华公侯万代,为咱们老张家涨一涨脸面,你也能跟着沾光不少呢。”

关于张大娃入伍参军的初衷,对外人说起的时候肯定会说出“心怀忠义”“报效朝廷”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

但是面对自己的嫡亲兄弟,则完全不必说那种没有油盐的废话。

当年之所以加入小吴庄民团,就是为了贪图张启阳的那点粮米和饷钱,让守寡多年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活的更舒坦一点。

现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张大娃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以他现在的年纪和名声,只要不犯大错,熬个十年八年的就算是封个真正的大将军也不是没有可能,荣华富贵肯定是跑不掉的。

这种想法错了吗?

绝对没错!

但却和张三娃的思想迥然相悖。

张三娃的心中怀有一个堪比金铁的思想:一切为了我族。

为我族生,为我族而战,为我族而死。

为了我族,可以不择手段可以牺牲一切的一切。

利于说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包括生前身后之名,都可以浑然不顾。

这是张启阳的教导,而且仅仅只是教导的一部分。

还有一句话,是张启阳专门对军校中少数精英特意强调过,有资格聆听校长这句教诲的人,在英才济济的新华军校当中都不超过一百个:“但凡我族利益之所在,完全可以践踏世间一切道德和最基本的人性!”

连最基本的人性都不要了,这句话疯狂到了极致,若是换个寻常人说出来,充其量也不过一句疯话而已。

但这句话出自张启阳之后,却自有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战栗感。

但是,这句话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听到的。

所有亲口听过张启阳这句话的人,都被他内定为菁英中的菁英,是种子级别的人物。

只有这一批人才有资格接受张启阳的亲自教导,接受新华军校的“高等教育”。

这也是张启阳第一次展现出自己的真实内心世界。

这句话,就算是亲如兄弟,秘如父亲,都不会提起,张三娃当然不会对自己的大哥谈及。

而且他坚信,就算是说了,大哥也不会明白这句话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意思。

他只能使用大哥能听得懂的语言:“当初授勋的时候,勋章共有金银铜铁四级,分上下八等,大哥才不够获得了一面下等的黄铜勋章,这就到头了?应该继续保持当年的锐气,争取拿一面白银或者赤金的勋章回来才好。”

白银勋章和赤金金章?

那根本就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

生擒了多铎,才不过是得到了一面黄铜勋章,而且还是下等的,这已是张大娃此生最大的荣耀了。

黄铜勋章总共才有几枚?

史可法的那一枚就不用说了,那是给死人的,本身就暗含着追封的意思,更是为了拉拢扬州军,不具参考意义。

扶危定难一路扶保太子登基,再造大明王朝,这是多大的功劳啊,张大帅才不过给了自己一面上等的黄铜勋章。

连张大帅的勋章都是铜的,别人还想得到金的银的?

那根本就是没可能的事情嘛。

任凭你功高盖世,作为毅勇军的一员,还能高得过张启阳本人不成?

在几乎所有毅勇军成员当中,不仅只包括毅勇军的将


状态提示:第367章:兄弟交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