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稍微再晚一些的时候,出去看看街景吧。
现在是秋天,温度适宜,外面橘黄色的烛火,十分温暖,家家户户都如此幸福。
若是踩踏着落下来的树叶,必然可以听见嘎吱清脆踩踏的声音。
以前学校里的风雨操场旁边也种了一排梧桐树,金黄色的像扇形的叶子,落在小小的手掌心中,格外的美丽。
夜色微凉,想了想之后,李极彩最终还是决定出门去逛逛,心里有些烦闷。
可这感觉,竟也不知从何而起。
街上很风凉,行人车马如织,灯火的模样,南城区尽情的展现着它作为都城的市井繁华之象。
微风吹拂之下也将那丝丝缕缕的燥热之感给驱逐的一干二净。
李极彩的头发今日梳的并不服帖,额头上有些稀碎的毛发卷翘着,隐隐约约的好像还能看见细碎的黄色毛发。
用舌头沾了口水去抹,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作用,可是过了一会儿之后口水干了,就又卷翘起来了。
三两下之后,李极彩也就烦了,就让它就那么翘着。
要是她当初学的是发型设计什么的,说不定她已经在古代开起了美容美发店了。
三百六十行,可不就是行行出状元嘛。
“老板娘,给我一碗桂花元宵,多放点汤,少放点元宵,多少钱?”
李极彩走过了石桥,拐弯的时候看到街道旁边有一排买小吃的商贩在那里。
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发现今天收账的时候,塞了一些零钱放在了口袋里,这下好了。
就不用担心,没有钱吃东西了。
前两年穷的时候,总是安慰自己说古代人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做出来的手艺极差。
肯定没有他亲自动手做的好吃又有水平。
但是实际上这些其实都是在自我安慰,其实她真的也很想吃遍这都城里面的风俗小吃。
好歹怎么样也是在都城里面买的,味道再差的话,估计在都城里面也混不下去。
其实南城区里面的手艺人,大多数都是有些真才实学真本事的人。想着能够在都城里谋生,生存下来,已经是实属不易了。那些卖不好吃的东西的人,也都早早地被淘汰出去了。
想来想去她能够在都城里面坚强不屈的活下来,简直就是个奇迹。
还好这三年让她没有在经历太多太难以接受的困苦,风平浪静的就这么过来了。
摇了摇头,想远了,想远了。她现在可是随缘居的老板,兜里还是有些钱的,吃一碗桂花吃的元宵算什么?
就算是吃10碗。只要她有那个肚子,那也是能吃得的。
老板娘正忙着搓着手中的雪白的丸子,里面塞了豆沙馅儿。
正好是金秋十月,桂花又是,一年飘香,小院落里的桂花已经早早收好了,也腌制上了。
还没有来得及吃。
这位大娘卖的桂花,吃的元宵,看桂花应当是新鲜采摘的,并没有想要炮制的打算。
悠悠清淡的桂花香气萦绕在鼻尖,让人不觉就心旷神怡,浑身舒畅。
老板娘转过了肥胖的圆滚滚的身子红润的脸上两个浅浅恬淡的酒窝十分讨喜,顿生亲切之意。
李极彩并不认得这个老板娘,只是觉得她很眼熟,又给她一种很亲近,不由得想让人想靠近的感觉。
她看了一眼老板娘搓的元宵,但就制作的精细程度而言,就让人觉得她十分用心。
锅盖一掀,滚烫的热气蒸腾而下,一挥手十个锅了。
“好勒,小丫头你坐,大娘马上就给你端。”娘笑着客气地说道,手上的功夫却是丁点儿都没有闲着。
糯糯雪白的元宵盛在青花小碗当中,胖胖软软的又可爱,不一会儿老板娘就笑着端上了。
李极彩盯着这元宵数了数,大概有六个,刚刚好。
大娘的元宵做的比较大,吃饱是一定能够吃饱的。如果吃多了还会积食,反倒是不美了。
旁边就是流动的河道,星子落在了河里,摇摇晃晃的。
不知怎么的,就想到那一句,满船清梦压星河。
要是她也有一艘船,她倒是情愿每天都睡在船上了,轻松自在又惬意。
大娘的摊子就在河道的旁边,大娘背对着河道,她的板车上面放满了她做生意的所用到的东西。
带了两张小木桌,放在了板车的旁边,还有两三条小长凳,几个大汉坐在另一桌,李极彩这一桌坐了一个老婆婆,还有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小丫头。
妇人正端着手中的小碗,手上拿的勺子上面有一个咬开了一半的元宵,流出了深色的馅儿,空气中的桂花元宵的气味很是香甜。
她正哄着自己旁边的小丫头,让她吃下这元宵,小丫头的嘴里嘟嘟囔囔的不知道在念叨着什么,口水都顺着嘴角流下来了,憨态可掬。
妇人望着自己的孩子脸上充满了慈爱的笑容,母子俩的感情真好。李极彩不由得十分羡慕的想道。
谁不想要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呢?可是谁的出身又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呢?
旁边的老太太已经看不见嘴巴里的牙齿了,吞吐和咀嚼之间,看起来有些勉强。
老太太穿着粗布衣衫。面容枯黄褶皱如老死的树皮一般,在夜色的笼罩下和昏黄的灯光映衬之下,显得有些可怖。
只不过她神情专注地盯着自己的碗,倒是没有发现。李极彩近乎是有些无礼的打量。
古代人的生活就是如此的平淡又自然,除了为生活生机奔波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