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突厥公主害羞的躲回车中,李世卿与胡飞二人面面相觑。
胡飞使劲埋怨李世卿太不会说话,搞得人家鹰扬公主殿下多尴尬。李世卿却是不以为然,总觉得这个阿思佳有些不寻常,好像是藏着什么秘密又或者在故意闪躲着什么。
罗威和瞿白枫没有参与他俩的话题,而是带着众手下清查其他几辆车中的财物,准备把整个俘虏车队都接收过来。
李世卿对此并不同意。他只是让罗威等人把值钱的东西留下,至于公主、婢女和侍卫则一股脑的送给武威军。
“公主最值钱!”罗威嚷嚷道。
“你懂个屁!”李世卿懒洋洋的说:“你又不娶她,能值什么钱?留下来反而还浪费粮食。”
胡飞也觉得奇怪,毕竟是俘虏了突厥皇族,这样一件大功劳李世卿为什么不要呢?
李世卿贼特兮兮的说,他听说过这位阿思佳公主,她可是突厥大汗阿史那默辛的掌上明珠,谁留着谁烫手。
没准儿哪天吃了败仗被突厥俘虏了,有人翻起此事,说当初鹰扬公主是被他抓住的,那自己非得被人家给活剐了不成。
再说,抓一个公主,论起军功对他来说也算不上有多大,还是应该以一千两银子的价格卖给胡飞。
胡飞可没有李世卿那么多弯弯绕的心思,同时也确实挺想把阿思佳带走。不过,他又觉得为此掏一千两银子实在是肉疼,所以磨磨唧唧的跟李世卿讨价还价。
正说话间,一个传令兵飞马赶来,高声通报:“何大统领有令,武威军全军集结,星夜回师!”
两人本来已经都把价格砍到六百两了,李世卿一听到这个命令,立马又把价格调回到一千两,胡飞差点气的吐血。可他无奈要急着归队,只好被李世卿狠狠宰了一票,以君子协定的方式应承下了这笔巨债。
“小狗儿,你戍边劳苦,千万保重。”胡飞临走前叮嘱道。
李世卿则漫不经心的朝他扬扬手:“胡子,你也一样。遇着事留点心眼儿,多和书虫商量着办。”
-
大唐承业二十年秋,大将军何光华率领武威军,援助安西都护府抵御突厥进犯。
唐军在玉门关外的提津川平原会战中大获全胜,斩首突厥两万余级,俘虏近八千人,其中包括了鹰扬公主阿思佳在内的十几位特勤、别克、帕夏等突厥贵族官员。
然而,胜利的捷报尚未传回,朝中就先传出噩耗——太子太傅兼尚书令韩如柏病逝了。
韩如柏为官清正、刚直不阿,从县衙小小的书吏做起,历任县令、州长史、刺史,再到御史中丞、侍中、尚书左仆射,最后升任正一品的太子太傅兼尚书令,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步步自地方小衙走进了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
他在世时,可谓是朝廷的中流砥柱,稳定着文武两大官僚系统之间微妙的关系。
自立国至今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帝国战事频仍,几乎没有多少天安生日子。
边疆强敌环伺、诸国林立,反叛、侵扰、进犯此起彼伏。所以,从战火中走过来的大唐国武风极盛,军人的地位也极高,历代都不乏拥兵自重的功勋大将。
而另一个方面,大一统的环境也为国家带来了无限的繁荣。疆界广阔、人民众多、物产丰饶,通商贸易欣欣向荣。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的兴盛,无论是近在庙堂还是远在山林,代代都是名士辈出。
这样一来,以读书人为主的文官官僚集团也同样发展的庞大而强势。
自古冰炭不同炉,豪迈疏阔的武将们看不惯文官的酸腐,崇文重礼的士子们也瞧不起军头的粗鄙。平常倒还好,可以老死不相往来。然而到了议论朝廷大政方针的时候,双方不吵架简直是不道德的。
武将如果吵不赢,总是习惯性的摸摸腰,恨不得抽出剑来捅对方几下;文官如果吵不赢,就整天琢磨着,怎么给皇帝打个小报告,让陛下拿剑捅对方几下。
如此一来,朝堂上明争暗斗的事情自然就少不了。
军方以何光华为首,每每喜欢干预政务;文官集团则是由中书令柳诗名带头,总是希望能插手戎机,以文治军。
二十年前,帝都发生晋王叛乱,先帝在战乱中身负重伤,最后不治而亡。
由于其唯一的皇子尚在襁褓之中,时任尚书左仆射的韩如柏,在关星辰等三位大都护的支持下,拥戴先帝的胞弟鲁王即位,并与鲁王在百官面前定下祭天血盟,约定立先帝遗孤为皇太子,待鲁王龙驭宾天后,仍将帝位还于先帝一脉。
鲁王李坤,也就是当今的万岁,在登基前就是出了名的逍遥王爷,整日里斗鸡跑马、打猎饮宴,坚决不涉朝堂之事,活的洒脱自在。没想到四十多岁的年纪,竟被人莫名其妙的架上了金龙宝座。
为了皇家的体面,李坤继位后收敛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放荡不羁。但是,朝政方面仍然能躲就躲,统统交给韩如柏去处置。只有遇到实在躲不过的大事情,才会出面召集群臣商议。
他虽然算不上是明君,但也绝不是“整日瞎胡搞、过把瘾就死”的昏君,颇有一种“我就是值个班,时间一到立马退休”的应付感。
韩如柏在朝中威望极高。无论是何光华还是柳诗名,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基本上保持着你不惹我我也绝不主动咬你的和平状态。
文武内斗的状况得到明显控制,朝野间便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百事俱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