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承德围棋故事>第三百四十三章、冲击3段(15)

完了,忘了,白数了!

你可能会说,那就再数一次呀?

人家老孟沉住气,努力冷静地重新数了一次第一块,哦,原来是十七目啊。

不过,第二块呢?我去,第二块棋是多少,又忘掉了!

表笑,人家忘记的能力就是这么好的,绝对不会遭受失恋的折磨!

北方人把黑熊称做黑瞎子。

每年收秋时节,这黑瞎子总要从山林里走出来,到农人们的玉米地里掰成熟了的玉米棒子。

见过那个场面的人说,掰棒子的黑瞎子理直气壮神态自然,好象在向农人们示威:这里祖辈都是俺的地盘,你们在这里种庄稼,俺来收点租子理所当然。

黑瞎子掰棒子或者说是习惯,或者说是爱好,或者说是习性。

总之掰一颗扔一颗,一路下来到了地笼头,忙活了半天手头还是那一颗老棒子!

最后把它啃完了,抹抹嘴回林子里睡觉。

有人说黑瞎子智商低,脑子忒笨,“傻熊”一词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很佩服黑瞎子这种精神。

其一:黑瞎子注重了过程,不去在乎什么结果,在掰棒子的过程之中,它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其二:前面那颗永远比掰到手的这颗强,所以它努力去追求下一颗,到最后满意地吃到嘴里的那一颗,觉得是最甘美的。

其三:黑瞎子懂得去舍弃,不会把到手的东西都当作宝,舍不得这个丢不得那个,让自己的身体跟精神都背上重包袱,浑身轻松走完这个过程。

身无累赘心自安,只羡黑熊不羡仙,黑瞎子的心态确实值得人们学习。

其实文字这种东西作用无外乎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或者发泄一下自我的心情。

那些因为发泄心情写了文字而后出名的人,或者本来是出了名的人而为了发泄心情写了文字,这些文字能给这些名人带来大把的银子。

咱们平头百姓就没有这个福分,坐在屏幕前码字仅仅是为了发泄一下。

但是发泄的多了,或者得到一些个奉承,渐渐飘飘然,觉得自己也要名人一把了,于是乎就开始在意自己发泄的东西。绞尽脑汁去构思。寻章摘句罗列辞藻,到最后搞的身心疲惫,发泄的东西却换不来一毫银子。

很羡慕好友录中的一个朋友,人家发明了“废纸篓”这个东西。

心情发泄完了,这些文字也就失去了价值,随手丢掉,不添累赘。这应该是平头百姓写东西的最高境界吧。

李铁如上小学时,曾经听班主任语文老师讲过黑瞎子掰棒子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老师说,黑瞎子不是只想拿走一个棒子(玉米的俗称),它总是掰一颗啃一口,就夹在腋窝下。再去掰第二颗。

然后,再啃一口尝尝味道,之后再夹在另外一个腋窝下;再继续去掰。

当然了,无论如何它也只能得到最后掰的那一颗。

关键在于,老师并不是讲故事逗孩子们高兴呢,虽然孩子们全部都是听得乐不可支。

重点是,老师气愤地形容,某些同学跟这黑瞎子完全“不差钱”,黑瞎子掰一个就只会丢一个,他也是学一个就只能忘掉一个;最后很可能还是只会一个!

作为例证,有一个同学,有一次听写四十个生字;老师找小组长给各组组员判分,要求每错一个就减三分。

这里老师有可能疏忽了,也有可能就是故意的?

李铁如是小组长,负责帮老师判分。

判完前面几个同学,判最后一个同学时,遇到困难了。

那个后进生同学,居然错了三十五个字!

实际上应该是错了接近三十个字,本来还可以得十余分。

但是,他那手模糊不清的字迹,在其他组员非常“严格”的监督之下,有另外好几个,也都算成了错字!

老师本来也是坚决主张如此的。

结果呢,那同学一百分就不够减了!

那时候,大家刚刚上三年级,从来都不知道不够减应该怎么办?大家就非常困惑地去问语文老师。

看官们应该明白,那同学的分数,就应该是负五分,呵呵。

语文老师给同学们解释了半天,才让孩子们勉强明白。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回去了,下了课就围住那可怜的同学起哄;哦哦,你倒扣分喽;噢噢,你不够减喽。

说实在的,这种情况对人家心理伤害是很大的。

不过,孩子们也不能说是多么有意或者多么恶意;他们只不过是觉得很新奇,觉得满有趣。

当事者那孩子当然不会觉得新奇、有趣,他肯定觉得天昏地暗。

关键是,他爸爸对他期待值还很不低,他回家基本上肯定会挨揍的。

有人爆料,他除了必须完成老师留的家庭作业之外,还必须完成爸爸专门布置的其他作业呢!

他爸爸为什么对他要求那么高、那么严格,就没有人知道了。

老师气愤愤地说,越要求越退步,他爸爸根本就是白费力气,还不如不那么严格呢。

后来,那孩子刚刚到四年级,就从武烈路小学转学走了,去了别的学校去上学;其后的情况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了。

至于那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到底是心理因素还是本身努力不够还是智力有欠缺,那些就更加没有人能够了解了。

甚至于,除了对他心里稍有同情的李铁如,别的同学还有没有记得这样一个人,都不一定了。

当然了,真正的形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三章、冲击3段(1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