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巅峰权臣>第123章 规矩 1
若是怕疼,慢慢悠着,到时候就有性命之忧了。

“皇上,臣对京兆府衙官吏是有考虑,这是臣列出的名单,还请皇上圣裁。”

秦公公接过奏折,呈给了姬芈悦。

姬芈悦仔细看了名单,名单上足足有70余人,不过,大都是府衙吏员,真正的官员不多,几个熟悉的名字进入姬芈悦的眼里,谭振、柳牧均、鲁劲奎、蒋义宏、宋国章、周青书,这些人都是周世平的心腹。

不过一刻钟,姬芈悦开口了:“京兆府衙的官吏,朕还是这么说,周爱卿推荐,朕系数照准,不过,周爱卿,你这里面怎么没有推荐通判啊?”

“皇上,通判乃是中央官吏,负责有监察京兆府衙官吏之职责,臣不敢妄断。”

“周爱卿,你考虑很是周全,放心,殿试之后,朕给你派几个通判来。”

“臣谢皇上隆恩。”

从养心殿出来,周世平不惊不喜,京兆府的通判,周世平可以肯定,就是穆家子弟,周世平早有这想法,穆家不可能躲在后面,出任京兆府通判,意味着到了最前线,躲无可躲,用世家抗衡世家,最好的选择,傻子才会不做。

周世平接着去了睿亲王府,睿亲王爽快许多,没有什么废话,看见周世平身后的穆忠等人,睿亲王笑了,起码,女婿的安全有保证了。睿亲王一再嘱托周世平小心行事,要么不做,要么斩尽杀绝,不留后患。睿亲王的支持是实实在在的,当即将府里的幕僚蒋松华派到了周世平身边,蒋松华30来岁,看上去就是一个文弱书生,可一双眼睛不简单,偶尔闪现出来的光华,令人不敢直视。周世平明白蒋松华的分量,准备以师礼待蒋松华,被蒋松华坚决拒绝了,最后,两人各退一步,以兄弟相称。

蒋松华给周世平出了第一个主意:请求朝廷妥善安置现任的京兆府衙的官吏,一定不能让他们心存怨气。

周世平信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蒋松华是睿亲王介绍的,周世平立刻将其视为肱股,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一位明白人意味着什么,周世平太清楚了。

周世平将准备到京兆府衙的人视为4类,一类是最重要的、需要长期依靠的,比如说蒋松华、谭振,蒋松华就不用说了,谭振是军人出身,本身就有一股豪气,和周世平之间已经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周世平的隐秘事情,谭振大都知晓,而且毫不犹豫出力相助,可以说,蒋松华和谭振都是世家、权贵拉不动、诱惑不了的人物;二类是家人,可以放心大胆使用,但这些人只能按指示行事,比如说周青书、宋国章、周祥瑞、周富贵,周世平同样不担心这些人背叛;第三类是一起共事的官吏,这些人明白周世平的想法,用起来很顺手,但是,要时不时敲打,到了京城,周世平不敢保证这些人永不变心,毕竟世家、权贵的力量太强大了,比如说柳牧钧、鲁劲奎、蒋义宏,第四类是府兵,50名府兵都是穷苦出身,俱是府兵中的精英,这些人除了周世平、谭振,谁都不认,用起来很是顺手,可是把握不好,这些人也会闯下大祸。

周世平和蒋松华进行了长时间交谈,周世平向蒋松华毫无保留介绍了自己所有的人手,包括每个人的特点、长处和不足,蒋松华非常感动,读书人都有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蒋松华不假思索,便提出了第一条意见:请求朝廷妥善安置现任的京兆府衙的官吏。蒋松华的理由很简单,这些官吏虽说是不称职,可不是他们的错,上官无所作为,却要下属承担责任,谁都会动歪心思,妥善安置这些人,有两大好处,一是安抚了人心,不会引起波动,二是堵住了他人的嘴,那些想找事的人,暂时没有理由发作。周世平非常赞同蒋松华的提议,随即按照蒋松华所言,写下奏折,上奏皇上。

周世平还有诸多考虑,京畿之地的管理情况肯定不好,否则,皇上不会让自己来,更不会允许自己挑选官吏,京城是大周之根本,不能出一丝一毫的乱子,否则,方方面面都不好交差,也就是说,自己的动作不能过于激烈,温水煮青蛙才是上策,可京城里的那些人会给自己这个机会吗。

新官上任三把火,凡事都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一件事情都办不好,周世平默默思索辉州府衙的事情,究竟该以什么为重点呢,除暴安良,笑话,自己不是来做包青天的,整顿吏治吗,还没有开始,便将下面的吏员都得罪了,准备着让府衙的几个官员做孤家寡人啊,改善民生吗,世家、权贵、宗族,如同几座大山,挡在面前,怕是还没有开始,就进行不下去了,如今的情况,也开始不了,维护治安、严格司法吗,若是没有人到府衙告状,总不可能到大街上去抓人告状吧。

周世平头都想疼了,依旧没有结果,豪言壮语好说,实际做起来难啊,周世平明白,今后的路很艰难。

11月24日,皇上下发圣旨,谭振任辉州府衙府丞。这道圣旨很有意思,一般人不会注意到,谭振是征边军昭武校尉,圣旨中并没有免去谭振的军职。这其实是周世平的要求,谭振保留军职,将来可以派上大用场。

吏部的敕书同一天下发:柳牧均出任辉州府衙治中,正5品,鲁劲奎出任推官,从6品,蒋义宏出任经历,从7品,宋国章出任知事,从8品,周青书出任照磨,从9品。其中,柳牧均连升两级,鲁劲奎、蒋义宏、宋国章升一级。


状态提示:第123章 规矩 1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