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钢材等材料,经过黄石等人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了。而烧砖这种简单的工艺,更是不在话下。
这两样东西,可以说是今后陆那县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陈昱听说后,非常高兴。他特命刘八斤组织人员在交易场所进行铁料的收购。
而制造水泥的石灰石等物资,陈昱也派人在陆那县县城附近找到了。
陈昱命黄石,用新制造出来的钢材,制造燧发枪。而命苗毅利用水泥、红砖,建造现代化的房屋、商铺。
这种现代化的建筑,较比明代的木屋,非常结实。能够经受住风吹雨打。更重要的是,耐火。
陈昱身旁的这些家丁、工匠的住宅,也用这些材料进行了建造。大家对这种新式房子十分好奇。
就在陈昱这边按部就班地进行各项工作的时候,陆那县下面的几个村子由于连日的大暴雨,农田全部被淹。损失非常大。
陈昱得到消息后,率领着张义等人下去查看灾情。
陆那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地带。村子都是傍山而建。大家日常的生活除了种地之外,日常生活做饭所用,还得在村子旁边的山上砍柴。
由于大家只知道砍柴,并不知道种树。久而久之,山坡上的树木越来越少,而地面的小草,又会被山里的小动物啃食。渐渐地,地表就失去了植被的覆盖。降雨就会将土壤冲到下面。
这几日的暴雨,直接导致了山洪的爆发,而裸露的土壤随着山洪,愤怒地向山下奔去。这就是传说中的泥石流。
有的村子房屋都被冲到了。而农田被洪水所吞没。农田里的作物,自然全都被水涝致死。
按照以往的经验,此时瘟疫就会爆发。官府即使能够开仓放粮,也只是杯水车薪。
一来,有些百姓熬不到赈灾粮的到来,就死了。二来,即使赈灾粮到了,数量有限,而灾民众多,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根本达不到让所有灾民都能吃上饭的效果。
因此,每次出现灾害,就会死很多的百姓。
陈昱作为现代人,他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更知道赈灾的几个要点。
在前往视察的路上。陈昱就翻阅了脑海中关于赈灾方面的知识。不得不说,现代人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赈灾体系。
虽然陈昱所处的环境,达不到现代赈灾工作那样的高度,但是他依然安排大家做好几个重要的工作。
第一个,就是避免瘟疫的发生。陈昱来的时候,特意命张义组织陆那县的劳役,运来了石灰。
每到一个村子,他就命人将洪水淹死的人,以及家禽、野兽等,全部挖坑,倒入石灰,进行掩埋。
同时,给大家配置了对抗瘟疫的中药,防止大家染上瘟疫。
其次,就是发放赈灾粮。虽然陈昱得知消息后,就命人在交易场所采购粮食,但是,陈昱遇到的问题与以往一样。粮少人多。
为此,陈昱将灾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当地进行灾后重建。而另一部分,命人引到他们到陆那县县城南面的交易场所居住。他们可以依托交易场所,打工赚钱,自食其力。
因为,范思明不止一次向陈昱汇报,交易场所规模越来越大。商人们招募伙计,越来越难。
陆那县城附近,凡是有劳动力的,并且能够脱离开的,几乎都到交易场所打工了。但是用工数量仍然有缺口。
陈昱安置一部分受灾村民到交易场所,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解决了交易场所用工短缺的问题,也为这帮灾民解决了吃饭问题。
农田被毁的原因,就摆在那里了。但是这些村民并不知道原因所在。
陈昱向大家详细产出了此次灾害的各个原因。既有天灾的成分,又有人祸的因素。
在大自然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人的力量非常弱小,根本无法抗衡大自然的力量。
但是陈昱脚踏实地,以目前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翻阅脑海中的书籍所查阅到的资料。采取了一整套从根本上解决灾害的措施。
首先,他命人采购了大量的树苗,将村民们几代人砍柴所留下的空地,分批,逐步种上树木。并且告诫村民,砍一棵树,就要栽一棵树。不要只知道索取,而不付出。否则迟早要换的。
其次,陈昱组织大家选取了半山腰的位置,重新建造村子。在村子里建造发达的排水系统,在村后建造堤坝,防止洪水冲击村子。引流渠会将洪水引到两旁。
第三,农田也采取了防水、防旱等多项防范措施。确保种地,旱涝保收。
经过与当地村民的聊天,陈昱发现,现在的粮食虽然是绿色无污染的,但是产量非常低。如果遇到天灾人祸,产量就更低了。
陈昱知道,钱再多,粮食不够吃,也是白费。
老百姓都知道,民以食为天的道理。
这次洪灾,也向陈昱提了醒,陆那县的粮食问题,是个大问题。县衙根本就没有存储多少粮食。
多亏了交易场所有商人贩卖粮食,否则本次赈灾粮,都是问题。
如果遇到叛乱、战争等其他情况,没有粮食,只能是等着挨打。
而要提高粮食产量,无非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个就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这是增加产量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但是陆那县都是山区,耕地比较少。劳动力也很少。这一条只能是尽量做。但是不可能解决陆那县现有的粮食问题。
第二个就是利用脑海中的书籍,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