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尚未开口回答,内行长陈建走进太极殿,躬身行礼道:“陛下,属下打探到,城内的两千流民,来自西域。”
拓跋焘道:“那些流民青眼赤须,状类猕猴,自然是西域人士,不过西域与平城,隔着河西走廊,这些流民来到此处,为何没见尉眷派人禀告?”
陈建道:“数月前,沮渠安周奉沮渠无讳之命西渡沙漠攻击鄯善,结果大败而归,他们回军之时,由于沮渠无讳正领兵攻打伊吾城,沮渠安周便向慕利延借路绕行,通过吐谷浑绕了过来。”
拓跋焘道:“沮渠安周领兵东归,理应和沮渠无讳合兵一处,怎么绕道而行?慕利延又怎甘愿借道,难道他不担心此乃假道伐虢之计吗?”
崔浩道:“或是他们早有预谋,沮渠无讳领军围攻伊吾城,看来并非单单为了对付陇西李氏,而是为了将众人的目光都吸引到河西走廊,而忽视了吐谷浑的异动。”
拓跋焘道:“崔爱卿言之有理。”
陈建道:“与沮渠安周大军一路回来的,还有数千流民。这些流民通过吐谷浑来到平城。由于流民中有几名比丘,沿路守军认为应秉持慈悲之心,便放这些流民过关。”
此时,民众对佛教的痴迷已达疯狂的地步,故而沿路守军见有比丘说法,便直接让他们通行。
崔浩骂道:“愚蠢至极。那几名比丘现在何处?”
陈建道:“已不见踪迹。”
崔浩道:“陛下,此事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目的便是为了让平城陷入大乱。”
刘洁道:“崔司徒言重了,区区两千流民而已,又能掀起什么风浪?你当八部统帅是徒有其表吗?”
单单一句话,便将崔浩与八部统帅对立,事后他又散布谣言,将崔浩之言无限放大曲解,挑拨八部统帅与崔浩的关系,此乃后话。
崔浩懒得与刘洁多言,陈建道:“陛下,那两千流民来到平城仅有半日,已抢夺了二十余家店铺,jiān_shā了十余名少女。”
拓跋焘赫然震怒,拍案而起,咔嚓声响,案几断为两截,拓跋焘喝道:“岂有此理?这些人也太胆大妄为了。”
崔浩道:“陛下,这些只是我们知道的,我们不知道的,又有多少,他们在天子脚下尚且如此,更何况在来的路上?如不严肃处理,怎振乾纲?”
拓跋晃道:“他们初到中原,不知中原习俗礼仪,我们应以德报怨,用怀柔手段安抚。”
崔浩怒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乱世用重典,此事应严肃处理。”
拓跋晃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父皇,您应慈悲为怀,大开方便之门,妥善安置这些流民,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崔浩道:“太子殿下想的太简单了吧。先人不畏死,故不能以死惧之,然现人畏死,故可以死惧之。人心之恶,险于山川。难道你以为妥善安置他们,他们就不会作恶了吗?”
拓跋焘道:“崔爱卿,你认为此事该如何处理?”
崔浩道:“行善之道,当量力而行,先己后人。平城仍有不少百姓缺衣少食,眼下物资有限,我们首先应接济他们。至于那些流民,在平城外寻一偏僻之所,将流民暂且安置在那里,派人严密监视,防微杜渐,以免他们惊扰附近百姓。”
拓跋晃道:“佛曰:众生平等,本是一体、无二无别,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我们赈济百姓,怎可分什么本地百姓、什么外地流民?”
崔浩冷笑道:“众生平等?既然众生平等,那为何佛祖高坐莲台,让众生跪拜?既然众生平等,太子何不将你的东宫让出,用来安置这些流民?”
拓跋晃道:“这……”
崔浩继续言道:“王子饲虎、尸毗贷鸽。怎么,太子笃信佛法,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到吗?”
刘洁道:“那么崔司徒为何不将司徒府腾出,让流民居住?”
崔浩道:“崔某就算将司徒府烧了,也不会给那些流民居住。”
拓跋晃道:“崔司徒此举,岂不违背春秋大义?”
崔浩道:“春秋立义,华夷有别,故内诸夏而外夷狄,言自近者始也。赈济百姓,亦当自近者始,先赈济中原百姓,至于那些流民,在平城百姓赈济完之后,再援助不迟。”
拓跋晃道:“倘若那些流民饿死呢?”
崔浩道:“那也比中原百姓饿死强。”
街道之上,马锐身着一身粗衣,带领着一支百人小队,在街道上疾步快走。自流民入城,平城陷入一片混乱当中,马锐官职低小,难下军令,虽欲有所作为,但心有余而力有未逮,此时崔浩赶回平城,他得到崔浩命令,便立即领兵前来。
行走至一处街道,忽见一衣衫褴褛之人从一小巷走出,他眼神匆忙,衣衫不整,看见马锐领着百名甲胄再身的士兵,便快步向远处走去。
马锐察觉有异,喝道:“将其拿下。”他身后卫兵立即举步追赶,将那人擒住。
马锐走至小巷内见一少女躺在地上,衣衫不整,脸色惨白,气息全无。
马锐强忍心中怒意,脱去外衫,将那少女裸露在外的皮肤盖住,忽见少女手指间有一缕细小的粗布,粗布的纹路与少女的衣衫完全不同,他将粗布拿起,走到那名衣衫褴褛之人面前道:“是不是你干的?”
那人慌忙道:“不是我干的。”
马锐道:“那为什么这块粗布的纹路与你衣服完全一致?”
那人见证据确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