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络游戏>清穿之躺赢>第九十章 学院

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初《京报》第一期正式发行。

有了《政报》和《晨曦》打头阵,《京报》第一期就被很多人订阅。

《京报》的内容有一些文学上的消息,比如说,什么书适合什么样的人去读,还有一些大儒对文学著作的解读,当然了,还有就是小说,这个板块最后被定位小说,话本听起来太低级,放在报纸赏不合适。

第一篇发表在《京报》上的小说舒穆禄崎桓请了他的恩师来润笔,一开始他的恩师是不愿意蹚浑水的,但是舒穆禄崎桓透露出这是皇上的意思。

舒穆禄崎桓这般通透的性子和他恩师也有几分关系,他从崎桓这里知道皇上的打算,推想了皇上最终的目的,觉得也不是不能下笔,再加上崎桓是他的得意弟子,也乐意帮一把。

于是就试着写了两篇不算太长的小说,给了崎桓,让他去运作。

崎桓本身能被胤禛看重就有些才气,他的恩师那就更不用说了,文笔自然没的说,再加上话本这种东西,只要逻辑在线,故事不落俗套,在娱乐缺乏的古代就不缺读者。

《京报》第一期发表之后就受到了不少好评,不仅男人喜欢看,女人也喜欢看。

崎桓的恩师写的小说是关于一个寒门子弟科举的故事,里面儿女情长笔墨不多,多的是清格勒科举的过程,还有一些心得体会,因为内容描绘的十分具有代入感,很多科举过得读书人都深有其感。

读的人也没把小说和话本联系到一起,而且,这次润笔,让从前名声不显的崎桓的恩师名噪一时。

读书人最关心的就是科举,崎桓的恩师把第一篇小说定位科举方面的,也算十分讨巧。

都说寒窗苦读,要不是因为读书可以科举改换门庭,想来没多少人真的愿意日夜苦读,读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天下读书人何其多,每三年只取其中一二百人成为进士。

可见读书人之间的竞争力十分残酷,崎桓的恩师写的这本小说,十分让这些读书人具有代入感,在古代,能识字的人家里都不缺买份报纸的银子。

崎桓恩师的名讳自然在京城这片地界的读书人当中传开了。

崎桓的恩师是个汉人,叫齐瑜,子谦昀,属于那种读书不错但是运道不怎么好的一类,科举遇到了各种意外,十分艰难的成了进士,名次也还不错,殿选第五,出身不能说是寒门,但也不是什么勋贵人家。

本来有机会能成为庶吉士的,结果考试前临门一脚没迈出去,受了伤,养好伤只够翰林院也和没什么关系了。

本来打算外出上任,做一方父母官也好,结果还是没能如意,多年来“走霉运”他本人也有些心灰意冷,最后干脆辞官,做了教书先生。

还别说,自从和仕途断了联系,他运气反而好了,不再那么倒霉了,他想着莫不是上天不让他做官,这么想着,心里最后那点子想法也没了,不过心里还是有些遗憾的。

男人嘛,读书几十年,总想用自己学到的东西有一番作为,只能把力气用到自己学生身上。

崎桓就是他的得意门生,再加上他和崎桓的阿玛有几分交情,两人之间的师徒情谊更是亲密无间。

齐瑜之所以答应崎桓,也是因为师徒两人关系确实非同一般。

齐瑜名噪一时,崎桓心里有了底,皇上的意思他明白,如今恩师能够有这般名声,别管别的,皇上的初步意思他做到了,既然有了一个好的开始,那么后来也就走了一个大致计划,知道该怎么走下去了。

齐瑜因为这件事,心里也有一些想法,他不缺才能,就是想要施展一番抱负,可惜官路有不同,如今他的名声有了,心里就想着办个学院,教书育人,把自己的理念传达下去,让有能耐的学生来做那些他没完成的抱负,这样也能弥补几分心中的遗憾。

齐瑜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坐不住了,可是想要在京城办个书院,说起来容易,可是真正要实施起来还是挺难的。

京城不缺书院,那些成名已久的书院里坐镇的都是名闻天下的大儒、大家,哪一个单独拿出来都不是他能够企及的。

书院办起来不过需要场地和教书先生,场地还好,可是教书先生这个也能找到,可是分量上就落了下等,这不是他所期望的。

崎桓忙着《京报》的事,因为第一期做的不错,胤禛看到以后觉得崎桓以后大有可为,变有心提拔,下面的人也有眼色,崎桓这人有家世有能力,也没人无缘无故想着结仇。

崎桓虽然不是衙门体制内的人,但是因着《京报》的关系和宣传部的人走的挺近的,算是在这个圈子里混起来了。

《京报》发展不错,齐瑜给的小说稿子虽然不长,但是在报纸上连载也用不了几期,崎桓便又去找了恩师。

现阶段他没头绪找别人啊。

崎桓挺会察言观色,和恩师聊天的时候看得出来恩师有些心事,他也不是想要探听什么,心里想着恩师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好解决的事情了,要是能帮他还是可以搭把手的。

崎桓在催稿之前便先试探性的开口:“师傅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齐瑜心里堵着也难受,也想找个人说说,既然徒弟开口问了,他也就说了,没别的意思,就是想感叹一下。

齐瑜:“当年运道不好,为师心里就存了口气,如今安稳下来了,心里反而越发有些遗憾,想要办个书院,可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教书先生。


状态提示:第九十章 学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