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医品驸马爷>第124章 赈灾十六字方针

听到魏国公开口询问,林琅这才点了点头,笑道:“第一,陛下可在天京府各县贴榜,发动天京府的富商富户、官宦门庭前往各个安置点施粥散粮,慰问灾民,表现突出者陛下可下旨表彰,张榜宣告。

等到灾民返乡之后,陛下可在泰安殿亲自接见、宴请出钱出力最多的那些富商富户,以示隆恩,有机会入宫面圣,并得到陛下的亲自宴请,还怕那些富商富户不踊跃参与?

第二,除了发动各县的大户人家施粥散粮之外,朝廷还可在各县发动募捐,让天京府的普通百姓们踊跃捐款,所得款项就均用于为灾民购置粮食、衣物、生活必备用品。

天京府十县中,募捐款项最多的县令,陛下可酌情嘉奖、提拔,募捐款项最少的县令,年终考评这一关就难过了,如此一来,还担心县令们不尽心尽力替灾民募捐?

第三,灾民中的妇人都懂女红,连老人孩童都可做些手工伙计,朝廷可召集一些布庄、衣店或是其他手工作坊,让这些妇人和老人孩童们在安置点做些缝补裁剪的活计,由这些布庄、衣店或是手工作坊给这些妇人提供酬劳,官府可免这些店铺作坊的一年赋税。

第四,天京府若是还有其他需要人手的地方,大可以从灾民当中招收人手,搭建安置点,朝廷出钱出料,也可让灾民们出工出力,自力更生。

只要将这四点措辞施行下去,朝廷需要做的就是调动手里的资源即可,出钱出粮自然有人会争着抢着去做。

总之灾民的安置就要遵循着四个原则,分批安置、有效管控、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林琅将条理清晰的赈灾措施说完了之后,泰安殿中鸦雀无声。

林琅的计策,将天京府十县都调动起来了,如此一来,哪里需要朝廷出多少钱粮,那些大户人家肯定争着抢着去赈灾去了。

那些个富商,谁不想被皇帝张榜嘉奖,谁不想被皇帝接见,那可是皇帝亲自设宴款待的殊荣啊。

一旦宣布下去,各县的县令可能都上街卖力的募捐去了。

开玩笑,若是募捐的银钱比其他县要少,不说嘉奖、升迁,别连官帽子都保不住了。

至于有多少县令会因为募捐的款项不多而不得不自掏腰包倒贴进去,那就没人理会了。

反正不管银钱是谁出的,最后都是用来赈灾的。

各县的大户人家,肯定都争先恐后的前往安置点搭建粥铺,虽不是人人都指望能够获得皇帝的接见、宴请,可其他人家都去搭粥铺了,自家不去,这不是跟朝廷过不去吗?

如此一来,何愁灾民无法妥善安置?

不单安抚了灾民,还让灾民有饭吃有活干。

不单调动了大户人家,还让所有人心甘情愿的帮着朝廷赈灾,争先恐后的出工出力。

什么下旨嘉奖、张榜宣告、皇帝接见、宫中设宴款待,朝廷根本就不用消耗多少银钱和粮食就能让灾民吃的饱饱的。

太绝了。

十几万灾民都有饭吃有活干,谁还有精力闹事?

林琅献上的计策,让天行皇帝大喜过望。

分批安置、有效管控、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有了这十六字方针指导,林琅的计策已经足够全面了。

皇帝拍板,直接采纳了林琅的计策。

接下来的一些细节,就交给内阁的那些大佬们讨论去吧。

今天的早朝,新任天京府尹林琅出尽了风头。

这让朝中不少大佬开始重新审视起林琅来了。

原本朝堂的大佬们都觉得,林琅以前那个少尹、现在这个府尹,都只能混混日子。

像林琅这种纨绔子弟,哪来的什么真才实学?

不知道哪里学了高明的医术,已经让人费解了。

会医术,在为官一任上,未必就有真本事。

可林琅今天的优异表现,让所有等着看笑话的文官武将大跌眼镜。

散了早朝,李默就凑到了林琅的身边,拉着林琅往外走去。

“大人,好计策啊,面面俱到,简直绝了。”李默赞不绝口。

林琅语重心长的说道:“老李啊,你现在可是金吾卫的大统领了,拍马屁不是你的份内之事了。”

“大人,我是有感而发,怎么就变成拍马屁了?”李默咧了咧嘴。

林琅一边走一边说道:“李默,说实在的,你我年纪相仿,也算同道中人,以后直接兄弟相称就可以了。”

“也行,大人,那我就不客气了?”李默笑道。

林琅点了点头:“客气啥,我比你年长一些,就厚着脸皮当你的兄长了。”

“谁说你比我年长?”李默一脸不乐意道:“都没看过生辰八字,你怎么就确定你比我年长?”

“不用看,我不单年纪比大一些,其他地方也比你大。”林琅哈哈一笑。

“......”李默脸都绿了。

都没脱裤子,怎么就能确定谁比谁大?

瞎扯淡吧。

“走了,我回府衙去了。”林琅摆了摆手,一边走一边头也不回的说道:“有空来家里吃饭,顺便让你见见小嫂子。”

“哪来的小嫂子?你跟公主和好了?”林琅一脸诧异。

“和好个屁,你小嫂子就是夏竹。”远远的传来林琅的声音。

“......”李默顿时一脸幽怨。

可是很快,李默又笑了。

除了夏竹之外,林琅身边的那位萧萧姑娘,好像也不错。

......

“母后......”

早朝散去,处理完


状态提示:第124章 赈灾十六字方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