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武显然也有些意外,这些年他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虽然也听过黎利之名,却哪想得到昔日贪生怕死的黎三郎,竟然就是屡胜大明的安南一代雄主。
“唉……”一声长长的叹息声中,郑和从林中施施而出。
黎利这一招很是高明。
他现在摆明了死守待援,不论卫所还是巡检司的人被他引来,在求自保之下,势必得阻止自己杀他。无论如何,自己也不能向大明将士痛下杀手。
为今之计,只有速战速绝,否则他这最后的心愿,便永无达成的机会了。
看着盾阵中那些士兵手中紧握的火统,郑和暗自皱眉不已,安南的火器,他岂能不认识。
明朝开国时,火器已是军中必备,但所得大多来自缴获,直至攻破大都后才真正有了自己制造的能力。但前元在破城之前,也带走了大批火器工匠,破城之后又死伤不少,一直到占领安南之前,明廷的火器人才都极为缺乏。
两宋时期火器已经盛行,特别是南宋末期,火器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可惜先进的武器并不能主宰战争的胜负。
宋亡之际,沿海百姓纷纷出逃,大量的火器工匠也流散到了南洋与安南,而剩下的全被集中到了元大都。这些流散匠人在当时备受占城压力的安南受到了重视,在其大力支持下,安南的火器有了很大的发展。
胡季犛的长子胡元澄便是有名的火器大家,战败被押送京城后,备受永乐皇帝的赏识,不仅赦免了他,还封以官职,让其主管火器制造并培训这方面的人才。明朝的火器发展,胡元澄贡献极大,被明军奉为“火器之神”。
虽然没了“火器之神”,但黎利从起事时就对火器非常重视,倾尽全力的收拢那些失散在民间的火器匠人。经过数年发展,安南此刻的火器质量虽然已经落后于大明,但仍不容小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