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三国之四世三公>第三四六章 曹军议事

丰县外,曹军大营,曹操营帐之中

曹操高坐案首,其下左右两边文武分别站立。单单从谋士和武将的神情、气势就能看出,这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军队。

“诸位,陶谦派出使者出使我军,你们以为当如何待之?”

曹操昂首正坐,精光闪烁的双眸,缓缓的从两边文武身上扫过,眼眸深处,难得的有一丝满意之色。想他曹操宦官之后,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付出了何等艰辛,却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主公,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我等以礼待之便是,若是陶谦以为派出使者便妄图我军撤退,却是笑话。”

说话之人乃是夏侯惇,夏侯惇为此次出征大军的主将,这也是曹操为了培养自己的宗族兄弟。若是以前,依照夏侯惇的性子,肯定是直接嚷着把使者杀了,然后杀向徐州。不过,经过曹操长久以来的培养和教诲,现在终于不会开口喊打喊杀了。

“主公,主将所言正是。不过,我们也能让陶谦的使者见识我军军威,待他回去告诉陶谦,早日开城投降才是正理,否则我大军到日,必叫陶谦鸡犬不宁。”

这次站出来说话的是曹仁,曹仁则是此次大军的先锋,统领先锋营一万士兵。

曹操的父亲曹嵩原本是夏侯姓,后来过继给宦官曹腾为子,自此改为曹姓。因此,夏侯惇兄弟和曹仁兄弟都算是曹操的宗族兄弟。当然,夏侯家和曹家并没有丁点的血缘关系,因此,夏侯家和曹家也有竞争,不过这种竞争是良性的竞争,曹操并不会阻止。

按理说,就统兵能力而言,夏侯渊和曹仁都是远超夏侯惇的。但是,曹操并没有让夏侯渊和曹仁领军,因为,曹操的打算是把麾下的大将都培养成能够统领大军的帅,而不是只知道冲锋陷阵的猛将。而事实证明,曹操也真的做到了,夏侯惇在曹操的培养下,已经逐渐向着一名合格的主帅靠拢。

因此,在将来,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都能够独当一面,镇守一方。

而且,曹操的志向还不仅仅如此,他要把麾下的大将都培养成能够独当一面的主帅。等他平定天下之后,就有部下帮他镇守一方。

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都能作为合格的主帅,本来接下来应该培养的是曹洪。曹洪跟曹操是宗族兄弟,而且还多次在战斗中救下曹操的性命,曹操自然不会亏待曹洪。

奈何曹洪为人贪财,且性格火爆,难以胜任主帅的职位。就说曹洪贪财这一点吧,如果一场战斗下来,缴获的钱财,十有七八会落入曹洪的手中,剩下的一点才肯拿来打赏士兵。当士兵的,愿意在战场上舍命战斗,就是希望能够在战场上获得一点好处。然而,跟着曹洪战斗,最后大部分的好处都落入曹洪手中,曹洪吃肉喝汤,他们只能舔碗底,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谁肯替曹洪卖命?说不定,还会让士兵哗变。而且,曹洪贪财的性格是与生俱来,让他把钱拿出来分给士兵,简直是要他的命,不能做到赏罚分明,又如何统领一军?

最后,曹操也只能放弃培养曹洪成为主帅的念头。对此,曹操心底深处是有一丝欢喜的。掌控一支军队的大将,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会被上位者给猜忌的。即使是亲兄弟都不会例外,更何况像曹操这样多疑的人,而且他们还只是宗族兄弟?曹洪没有掌控军队,自然是更受曹操看重。

“哈哈,元让,子廉你们所言正和我意。”

曹操笑着说了一句,然后看向谋士一边的第一人,问道:“军师,此次陶谦派出的使者乃是糜竺,不知军师对此人有何看法?”

曹操的军师,名为戏志才,跟荀彧、郭嘉一样,都是颍川人士,学自颍川书院。

戏志才在罗大大的三国之中并没有出现,而在《三国志》中却有简单的记载。至于说戏志才的能力,只要知道,郭嘉是接他的班,那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戏志才也是顶级谋士的行列。

在如今的时代,用两个字做名字的,通常都是平民百姓,说难听点,连平民百姓都不如,而是贱*民。

那么,平民百姓跟贱民有什么区别?

平民百姓跟贱民是有着很大的差别,所谓平民百姓,就是出身为贫,故此被称之为平民百姓。他们除了穷之外,没有其他的理由。然而,贱民却不是这样。会被称之为贱民的人,通常都是他们的祖辈犯了什么重罪,被贬为奴隶,然后从奴隶转变为百姓的身份,而这种人才会被称之为贱民。

比如说寻常百姓,他们一般也会用一个字做名字,就像张三李四,听起来是没什么文化,但是他们好歹也是百姓的身份。但是,两个字的名字,人家听了就知道这家伙也许是个贱民。

在如今的年代,也有户籍制度,但是,没有袁常穿越前那个时代那么严厉。只要塞点钱给管理户籍的官员,改个名字并不是什么难事。况且,戏志才如今还是曹操的军师,这样的身份改名字更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戏志才却并没有这么做,依然顶着三个字的名字,淡看世界,任由他人诧异的眼神。

戏志才跟郭嘉一样,都是不羁、洒脱的性格,而且两人都同样好酒。而在颍川书院的时候,郭嘉、戏志才和荀彧三人,则是好友。

说起来,三人的身份差距很大。

荀彧是荀家之子,身份何等光耀;郭嘉是寒门士子,破落贵族的后裔,倒也不是太糟糕;戏志才,贱民一个。然而,就是这样的身


状态提示:第三四六章 曹军议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