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三国之四世三公>第六零零章 吕布用计
。密信上说:“吕布已往黎阳,城中空虚。万望速来,当为内应。城上插白旗,大书‘义’字,便是暗号。”

曹操见了书信,顿时大喜。

却说曹操作为一个枭雄,其奸诈自然也是非同一般。因为此前吕布是要准备放弃兖州,去徐州搅风搅雨了,故而军中有士兵在收拾包袱。而曹操在城中也有自己的细作,知道这个情况,再加上几场战斗失利,而且也没听说吕布麾下有什么出众的才谋之士,因此,并没有认为这是吕布的计策。

曹操没有怀疑,戏志才却是有些顾虑。不过,若是真的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便劝说道:“吕布虽然有勇无谋,然则,亦需防范其是否有诈。故而,属下以为,明公此去,当将兵马分为三队,两队埋伏于城外接应,一队入城。倘若有诈,亦可进退自如。”

对于戏志才的提议,曹操也没有反对。在历史上,因为陈宫辅佐吕布,曹操知道陈宫能力不俗,只是因为不是太出众,却也是中计了;如今,陈宫更没有在吕布麾下,曹操更是不会有半点怀疑了。当然,在三国里,说的是刘晔劝谏曹操这么做,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刘晔是在官渡之战的前一年才投效曹操,又怎么可能给曹操提出建议呢!

刘晔作为曹魏后期的人才,能力也是极为出众的。

刘晔二十多岁时,天下大乱,扬州地方的豪强们大多不愿抑强扶弱而且狡猾残暴。扬州当地有郑宝、张多、许干等人拥兵自重,其中以郑宝最为骁勇果断,才能和力气都很突出,为当地人所忌惮。当时郑宝想掳略百姓渡过长江到江南地区,看中了刘晔是当地的高族名人,想要强逼他倡导这个计谋。刘晔知道后很害怕,但都没有被郑宝找到。此时曹操派使者到扬州,刘晔去见使者,论及当前时势,并请使者在他那里停留数日。郑宝于是带数百人带着牛和酒迎接使者,并等待刘晔。刘晔则在中门外设酒菜饭席给郑宝部众,自己则与郑宝在内宴饮,并暗中要人借敬酒的机会杀掉郑宝。但郑宝原来不好酒,并且很留意他们,令那人不敢下手。刘晔于是亲手用佩刀斩杀郑宝,并斩他的头下来,向他的部众恐吓:“曹公有令,敢有动者,与宝同罪。”部众见此都很震惊和害怕,跑回营舍。当时营中尚有精兵数千,刘晔为防他们作乱,即骑郑宝的马匹到郑宝的营门前,向一些首领陈说祸福利弊,最终众人叩头迎纳刘晔。刘晔入营后安抚群众,令众人归服,更推举刘晔为新首领。但刘晔见汉室衰微,自己亦是皇室宗族,不想拥兵,与是将那些部曲都委托给庐江太守刘勋。刘勋当时在江淮之间有很强的兵力,受到孙策的忌惮,于是孙策派使节特以卑下的言辞和财宝要求刘勋代为攻打上缭城。刘勋相信孙策,更因收得财宝而十分高兴,各人都祝贺,但刘晔则不感喜悦。刘勋询问,刘晔则说:“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今出,祸今至矣。”但刘勋不听,坚持出兵。而孙策果时从后乘虚袭击刘勋,刘勋失败后,于建安四年投奔曹操,刘晔亦跟随。

刘晔建安四年才投奔的曹操,如今曹操还没有挟持汉献帝,如今自然不可能是在曹操麾下。而刘晔跟荀彧一样,都得到许劭的评价,只是有一点不同而已。许劭对荀彧的评价是“王佐之才”,而对于刘晔的评价,却是“佐世之才”。

简单来说,所谓的“王佐之才”便是表示有辅佐帝王的能力;而“佐世之才”则是辅佐一地,可为一城,一郡,或者一州,辅佐帝王就不适合了。

其实,从后来刘晔的表现来看,他也确实不适合辅佐帝王。

当时,刘晔得到曹叡宠信亲近,有一次曹叡打算攻伐蜀汉,朝臣都说不可以,但刘晔私下却对曹叡说可以;后出去和朝臣又说不可以,因为刘晔的胆识,说时都好像是真心的,曹叡和各大臣都没有怀疑。当时中领军杨暨被明帝宠信,亦敬重刘晔,他是最为反对曹叡伐蜀的大臣,刘晔与杨暨见面时亦有向他说不可攻伐的理由,杨暨于是以为刘晔一定会支持自己。到后来杨暨再和曹叡讨lùn_gōng伐蜀汉之事,杨暨恳切地进谏反对;曹叡指责他是儒生出身,不通军事,杨暨因而搬出既一直反对伐蜀,亦是重臣的刘晔去劝告曹叡,但曹叡却一直听刘晔说可以攻伐,于是找来与杨暨对质,但召见时刘晔却不发一言。后来刘晔再私下见曹叡,刘晔指责曹叡不应将伐蜀大计随意告诉其他人,更称怀疑蜀汉已得悉曹叡要来攻的情报;曹叡更是感谢刘晔。后见杨暨又指责他对君主进言过于直率,应要婉转地表达;杨暨亦感谢他。有人见到刘晔这样巧妙奉迎这两方面,甚为厌恶,于是向明帝诋毁刘晔,更建议明帝召见刘晔时特地以与自己相反的意见来问他,如果每样他都表示同意,就表示刘晔他是揣摩上意了。后来曹叡一试,果然如此,更因此疏远刘晔。刘晔因而发狂,在太和六年因病改任太中大夫,不久出任大鸿胪。两年后再任太中大夫,及后死去。

任何一个天子,最反感的便是揣摩上意的大臣,在天子心中看来,他们是天之子,自己的想法怎么可能被凡人给看穿。因此,刘晔作为一个大臣,去揣摩曹叡的想法,自然是不得曹叡的喜欢,最后权利被架空,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大


状态提示:第六零零章 吕布用计--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