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神亡禁曲>第七十三章 战争与和平

在楚向的家乡,从他小时候开始就有这么一种说法: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好的铁不用来做钉子,这很好理解,好男不当兵,其他地方的人应该很难理解。

这种说法起源于越战结束后,当年对越反击战,虽说是各大军区轮战,其实真正的中坚力量是楚向家乡那边的人和隔壁桂省几个市县的兵,他们很多都是经过一个月训练就上战场的炮灰,最后回来的不到一半,回来的也基本伤残,说是功名马上取,然而数十万炮灰并没有几个取得功名的。

小时候楚向就经常接触那些曾经为国而战的战士,他们经常在楚向家下棋,呼喊大叫吵死人,开始楚向很反感他们,后来才知道,他们全都被炮弹震聋了,不大声说话根本听不到。

而这只是他们生活中最小的一种困扰,战争结束回来之后,他们大多伤残,很多甚至不能干活劳作,老婆娶不上,很多最后都买了越南老婆,而买回来的越南老婆大多数都会在结婚一年之内跑掉。

那片土地本来就穷困,作为家庭支柱的他们失去了劳动力,生活更加艰难,加上战争导致的精神创伤,他们成了边缘人,社会的弃儿,往后的二十几年中,他们没有得到任何救助,从此家乡那边就有了好男不当兵的谚语。

在三十八双眼睛的注目下,楚向慢慢走过关卡,他们的眼神炽热而崇敬,神态肃穆而庄重,只是,他们能不能活到下一个天亮谁也不知道。楚向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只能给予他们战士的勇气和战胜的自豪。

三十八双眼睛目送楚向消失在山脚,才回头继续自己的职责。

过了关卡,路边出现了牧民的身影,成群的牛羊在山坡上悠闲的游荡,一座座白色的帐篷好似云朵一样点缀在雪上草原间,有健马长嘶,有牧犬吼吠,有小孩嬉笑,悠然而欢乐。

这样的欢乐,又有多少人知道,是很多人用生命为他们换来的。

一路到米拉山垭口,漫山遍野都是牧民的帐篷,看情况应该是萨尔城中的人全被撤离,暂时安置在这边,并在路上设卡,阻止他们回城。

米拉山垭口又有关卡,楚向走到这里的时候,刚好天亮,太阳正在升起。垭口上有不少人,有正在拍照的,有在远眺日出的,看服装模样,并不是本地人,而是外地人的打扮。

离关卡二十米的时候,忽然有士兵抬手,庄重的对楚向敬礼。

“敬礼。”有人大喊,关卡处所有士兵都面向楚向庄重敬礼,旁边帐篷里三个上校军衔的男子出来后,也庄重敬礼。

死了的人已经冰冷,活着的人却篡夺了本应是他们的礼遇,楚向不愿接受这样的尊敬,却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礼遇。

走到垭口上,群山远处,一轮红日缓缓升起,万道金光穿云,朝霞满天。金光照耀,楚向感觉身上的冰冷气息好像被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心中的热血又要沸腾起来,缓缓闭上眼睛,感受着这生命的气息,万物好像在心中复苏,心中也充满了温暖。

过了一会,楚向睁开眼睛,发现不但关卡官兵注目行礼,观景台处看日出的众人也都好奇的静静看着他。

楚向转身面对众战士,扫了一眼数十个肃立的身姿,缓缓道:“三百七十六人参战,三百一十三人战死,五十一人重伤,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安宁,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愿他们英灵不朽,千秋万代,耀我神州。”

沉重肃穆的声音在山头回荡,楚向抬手面朝朝阳敬礼,垭口众战士为楚向言语所感,纷纷转身面对朝阳,郑重敬礼,齐声高呼:英灵不朽,千秋万代,耀我神州。

如雷呼喊,群山回响,旁边游客被沉重庄严气氛感染,虽然不知道发什么了什么事,仍然纷纷大喊:英灵不朽,千秋万代,耀我神州。

执刀剑兮凌敌阵,

身浴血兮不思还,

出不入兮往不返,

纵百死兮心不悔,

逞勇武兮不可欺,

魂魄毅兮为鬼雄。

低沉吟唱,摧人心魄,目送楚向的身影随低沉诗声远去,直到一曲殇歌吟毕,众战士方才陆续放下手。众人心有感触,肃穆气氛久久没有散去,垭口静谧无言,久久没人惊破这肃然气氛。

楚向以为自己的心已经够硬了,然而面对这些最可爱的人,却总是忍不住心中的激荡。心情杂乱,思绪纷乱之际,已经到了山谷中的多松,路边的集市上喧哗无比,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一片繁荣景象。见到一个衣衫不整的受伤光脚青年,路边的人纷纷看向楚向,楚向不喜嘈杂之处,记得前方路边有一家温泉旅店,离开村落,往旅店去。

楚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前面有个温泉旅店,是因为上次经过这里泡温泉的时候,一个驴友因为硫磺太浓,泡太久中毒晕倒,几人又是按压又是人工呼吸的,忙活半天总算救醒。

迤逦前行,离开繁荣的多松没多远,几座小木屋静静坐在山边,一条小溪从路边流过,溪水氤氲,隐隐可见旅店的两座木屋中蒸汽升腾。

过小溪的小木桥有些破败,木板搭起来的旅店也有些破败了,刻着温泉旅馆两字的招牌早已掉落腐烂,楚向叫了几声,都不见老板出来,推门进去旅馆一看,木屋里已经满是灰尘,看来废弃有一段时间了。

推开温泉室的门,里面仍然和以前一样,热气腾腾,浓重的硫磺味扑鼻而来。水仍然很干净,池底的泉眼水汩汩的不停涌出来,溢出


状态提示:第七十三章 战争与和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