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我的妖娆大明>第196章复杂的新军事务
是一种福利,每次都是非常积极地听得津津有味。徐钦也懒得说太多,反正只要他们接受了这种方式便好。

做完军队这边的工作,徐钦这才转去了军器局工坊。

工坊这边,两项重点装备的基础开发工作实际上已经结束。新式火枪自不必说,基础的定型早就完成,短期内改进空间也不大,现在就是在研究怎么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的问题。

至于新式的火炮,情况则相对复杂一些。

现如今,徐钦主导设计的兼顾野战和重型城防火炮的原型基本出炉。这一基本参照了欧洲十六七世纪小口径长管炮的全新设计,在采用了初步的药包式发射药之后,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大多数步兵集群的野战需求。当然,火炮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应该有各种不同分类的,未来的继续开发之路还比较漫长。比如说更轻型、机动性能够满足骑兵集群需求的骑兵炮;更重型的,用于要塞防守和攻坚的重型火炮;再有就是更短身管,兼顾单兵火枪和长管炮中间区域,又在未来可以发展为榴弹炮的短管炮。

当然,这些新的门类,徐钦是不打算再过多参与了。最多就是向工坊这边提出使用的需求,而不会再具体到设计参数方面。毕竟设计这种东西,需要的是更多的人用脑子参与进来,而不是一味的照抄。反正现在时间也还很充足,有足够的富余去让他们慢慢摸索。

另一件重要的事,大概就是量产化的生产工艺改进了。

在认真听取了工坊这边的匠人团队介绍之后,徐钦对他们的扩产计划是比较不满意的。有鉴于这个时代的思维惯性,他们所谓的扩产,仅仅就是简单的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人手。根本没有开发真正的生产技术的念头在里面。

对于一个经历过机械化生产时代的人来说,这种纯手工工艺,作为限量版的艺术品当然没问题,甚至他也很欣赏这些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水平。不过作为战争兵器的生产,这种几乎全手工制造的法子,显然是不能令其满意的。

“锻造可以借助水力、水车来进行,往后若真要装备全军,那便是要年产四五十万根才能基本满足需求,如果全用人力打造,需要多么庞大的工匠队伍?本官是怕累死诸位也达不到要求。另外,各个部件的制作都尽量分开行事,只要严控规格,最后再直接组装即可,没必要让老师傅们去做所有的事情。比如这木质枪托的毛坯,便可随便交给一些人来做即可,哪怕是你们家中的妇孺有空都可以做的呀!到时候按件交收,做出多少便付多少工钱。技艺精湛的老师傅们就只需拿着毛坯做精加工即可,如此一来,进度便要快得多!”

徐钦一边看着工坊里新建的各种生产设施,一边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

“是是是,下官一定照办!”

工部派驻于此的军器局大使,一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在面对徐钦这等大佬的时候,自然只有做应声虫的份儿。

倒是旁边跟随的工匠们,时不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疑问。

徐钦也不是不顾现实的空想主义者,也很积极地听取了他们的意见。有问题是正常的,如果能解决,那便通过协商和集思广益的法子尽量解决,如果确实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那便只能作为技术思想的储备,让他们往后躲留心一些了。

总的来说,当前的高端制造技术差不多是没问题的。这些老工匠们的手艺可谓是出神入化,真要有心做,估计就是手工造出卡拉什尼科夫的权杖都是没太大问题的。但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量产问题上。

就算弄出来了卡拉权杖,一年生产一支枪,一年的产量的子弹两分钟报销,能有个卵用!真正能起到作用的,前提必须是现有的技术可以量产化的装备。与之相对的,军事装备的量产化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其实也是必须要关注的重点。

经过了一轮新的梳理,新军和新装备生产这边的事务再次理顺。目前来看,也只能这样了。

新军的训练方面,虽然徐钦大致知道一些近代化脉络,可实际训练效果也必须走一步看一步,想到什么再不断补充。而装备生产方面,恐怕真正解决产能问题,是要等到不知道多久以后,弄出堪用的蒸汽机才行了。

想到这里,徐钦不由得脑仁有些疼。这些事,看起来理论基础对于一个受到过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人来说都很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最关键的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建新军,便要普及新装备,要普及新装备,就必须提升产能,而要提升产能又涉及到新生产设备的研发…除此之外,徐钦还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在朝堂斗争上,否则一旦中枢的布局完蛋,还不知道会对这些具体事务造成怎样的毁灭性打击。

好在从最开始,徐钦就秉承着只种种子然后放任发展的道路,否则若是要他事必躬亲的话,就算是他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


状态提示:第196章复杂的新军事务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