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玄幻奇幻>20年归来仍少年>第八十七章 三线!

张有志骑自行车的本领,就是在给同学一次次做作业之后学会的,从那以后,这位青年一直梦想着,能在大学校园行道树的绿荫下骑着自行车,遇见了人就拨响把手上的铃铛,“叮铃铃”地从同学们身边经过。那种自豪感一定会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享受。

可两年后他就要参加高考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中国全面停止了高考。“张状元”想通过考试跳出农门变成商品粮的梦想,彻底断送了。

直到张有志结婚后才拥有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它是家里最值钱的家当。从张琰能记事时,自行车就承载着全家人的快乐。父亲跟老黄牛一样,梗着脖子,佝偻着背蹬自行车的样子,一直就刻在张琰的脑海里。

自行车继续前行着。张琰突然想起了他和唐诚一起在乡间的道路上骑自行车的情形,想起了离开家乡前的那个下午。他的思绪如一缕缕的微风,渐渐地向远处蔓延……

自行车的吱吱声响得越来越慢,就像一头筋疲力尽的牛,做着气力耗尽前的挣扎。终于,自行车越来越慢,越来越慢。张有志喘着粗气说:“下来吧,实在蹬不动了。”

父亲的话打断了张琰的思绪,他赶紧纵身跳下车子,自行车顿时歪歪扭扭,左拐右拐,跌跌撞撞地侧倒在麦田里了。父亲赶紧松开双手跳离。

“唉!体力越来越不行了,人常说,儿子长大了父亲也就老了,看来,人不服老不行啊!”父亲依旧喘着粗气。

天气阴冷,在灰蒙蒙的沉暮里,他说话时嘴里冒出一道道白气。

“爸,你歇会,我带你……”张琰说着就把背包塞给父亲,上前把自行车扶起来。

“这里是上坡,我们走会吧。”张有志说,“中专学校里怎么样?可比咱后稷中学强?”

这下张琰推着车子,父亲跟在他身后走着。

“这根本就是两回事,到了工校,同学们都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是尖子生,一个比一个好学习好,个个都像是神童。”张琰说,“爸,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都是兵工厂的,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是造兵器的,他们说他们的厂是‘三线’……噢,爸,什么是‘三线’?”

“你才上了一学期就知道‘三线’了?”张有志看着儿子,目光里多了些赞许。

他点了一支烟对张琰说,“要说‘三线’啊,还得从50年代中后期说起,那时中苏关系砸了,咱们国家长达7300公里的边境线上形势非常紧张。几年后,美国在台湾海峡多次搞军事演习,1964年美国介入越南战争,还把战火延烧到我国南部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国家就在河南等13个省的崇山峻岭之间,展开了规模巨大的‘三线’建设。”

“那为什么叫‘三线’?有‘一线’、‘二线’吗?”张琰推着自行车边走边问。

“‘三线’是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划分的三道线,具体是咋划的我也搞不清。我只记得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是‘大三线’,人们把一、二线地区叫‘小三线’……”张有志说。

“爸爸,三线是干什么的啊?”张琰问。

“就是搞建设啊!主要是搞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张有志说,“从1964年到1980年就有400万人参加了‘三线’,他们在深山峡谷和大漠荒野建起了许多工厂。”

“我们班有个同学叫钱磊,他是兵工子弟,他说他们厂家就是‘三线’时建的,是造炮弹的,造的炮弹还参战过自卫反击战呢!”张琰说,“钱磊说他爷爷就参与过建厂,当时山里连路都没有,人们就风餐露宿肩扛人挑。后来爷爷老了,他爸爸就接班继续造炮弹。”钱磊说,“现在不打仗,造这么多炮弹干吗?他爷爷还给他说要备战,备,备……”

“备战、备荒、为人民”。还有‘好人好马上三线’、‘深挖洞、广积粮……’”张有志说。

“对!对!对!爸,你怎么也知道?你又没当过工人?”张琰惊讶地问。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难道没当过工人就不能知道有工厂吗?”张有志笑了笑说,“在那个年代,这些话家喻户晓,那时我刚上了高中。”

张有志停了停说:“我不光知道这些,我还知道这些工厂以前都很神秘,这些生产炮弹等武器的工厂,对外都有一个代号,一个军工企业可就是一座功能完备的‘军工城’啊。”

“爸,这个你都知道?”张琰用好奇而崇拜的目光看着父亲。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父亲居然还知道兵工和国防。

张有志笑了笑说:“这些现在早都不是秘密了,咱们凤凰山里原来也有一个兵工厂,是造手榴弹的。”

“哪个厂?”张琰问。

“就是那个……胜利机械厂。”张有志说。

“那个厂啊?它原来还是兵工厂?厂里的红色围墙那么破败,都快倒塌了,墙上还有带刺的钢丝网……我和唐诚小时就常到那里玩,不过,从来都没进去过,一眼望不到头的围墙把我们隔在外头了。”张琰说。

父亲没再接话,他两口把烟吸完,走到张琰跟前说:“天快黑了,你妈还在家里等着呢,知道你要回来,这几天她天天晚上睡不着,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呐……”

“我妈身体还好吗?”张琰问。

“来,我来带你,等会你就能见到她了,你自己问你妈吧。”张有志说着就从张琰手里接过自行车。


状态提示:第八十七章 三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