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玄幻奇幻>我家小屋会穿越>第六十六章 过了腊八就是年

自从进了腊月,年味儿就越来越浓。

特别是城外的山村村落,进了冬天就没什么农活可以做了,除了准备日常的烧柴和打猎,基本都是在准备过年。

县城里总是忙碌的,就是进了腊月,像是客栈、酒肆、粮铺、菜摊、肉铺、榨油坊……还都在营业,不过人们的心思也都满满的轻快起来。

特别是华阴县的人,托何家的福,整个县城里,只要是有困难的家庭,都领到了一份救济粮以渡过这个年关,还有一斤猪肉!

虽然在这个年代猪肉不登大雅之堂,但也不是普通人家能时常吃得起的,所以能领到猪肉,这让所有人都感激何家。

何家奶奶的本意是捐出来,让官府去分发,免得让有心人说自家窃取民心。

不过此时官府却是不管,县令也放心的很,何家有个老太君坐镇,巴不得何家越得人感激越好,这样华阴县的政绩也是~嘿嘿嘿~

县令放心,可何妈想的多,便出了一招:何家送出的东西并不是无偿的,只要是领过猪肉的人家,来年须得自觉来何家做工三天。

所有华阴县的人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可不是生气、不满或者反对,而是:还有这好事儿?!就是时间也太短了!

要知道,在何家做工可不是什么苦差事,先是何家没什么苦活累活,再加上吃的好,每月的银钱发的也是十足,这就让很多人打破头的抢着来了。

不说别的,就是光每天吃的饭,也能吸引无数的人来何家干活。这也是人们听到,领了猪肉就要来何家做工后,不怒反喜的原因。

趁着腊八这一天,何家捐出来的粮食在衙役们的帮助下,及时的分到了需要的人家里,也让大家都能煮上腊八粥喝。

说到腊八粥,何爸小时候还是有印象的,不过后面就渐渐的不再煮粥了,而是只腌腊八蒜了。

今年第一次来这个世界过腊八节,也就入乡随俗,准备煮腊八粥。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干作点染”。

熬腊八粥在原料火候上也各有讲究,煮粥原料不要同时下锅。不易煮烂的先放,如豆类等;莲子要先去心;生杏仁、核桃仁最好先水泡剥皮去苦味后再下锅;如果想保持鲜花生、藕、百合的鲜脆口感,等粥快熟时再放入;红薯、山药、芋头、马铃薯等一般洗净切块后下;喜甜食者应后放糖不要把糖过早放在锅里煮。传统的腊八粥是不放糖,出桂花和果味甜味足矣。

熬粥时要把握好米和水的比例。上火煮前最好一次性把水放足,掌握好水、米的比例,不要中途添水,否则粥会变稀,难以达到水米融和的要求,在黏稠度和香味上大打折扣。至于具体的比例,还要看个人喜好及熬煮时间的长短,一般1:10~15为宜。先将难以煮熟的豆类、莲子等在头一天晚上浸泡,第二天泡发至胖大即可。但熬粥讲究豆子不泡,豆子开花有诀窍,煮豆粥时,将豆子洗静先下锅煮开,在放米之前兑入几次凉水,豆子被“激”几次后,受到热胀冷缩作用的影响,较容易开花。「节选自《随园食单》」

何爸在看过《随园食单》后,也试手煮粥,不过时间不太容许,也就没太多花样,只是提前泡好了各类米豆,第二天依次煮过,出锅时加入桂花和少量的几类果脯。至此粥成,用时一个半时辰。

何家这口老铁锅大呀,就是农村盘灶台那种,比那还要大一圈。煮来的腊八粥,就何家这这些人,三天都喝不完。

上午煮出来,先是简单的祭祖祭天,然后趁着还没到中午,派张掌柜的领头送出去不少,先是县令家还有相近的邻居们。

送腊八粥讲究个趁早,不能过中午,抢个好兆头。

余下来的粥,奶奶、何爸何妈都喝了两三碗,还有所有来何家做工的人也都喝一碗,连阿喵八哥小鸟都分食了一些后,还剩下半锅呢!

何妈便心思一转,也别大张旗鼓的施粥了,今儿个可不能跟佛祖抢生意,就将剩下的粥送到了济慈堂。

说到寺庙腊八施粥,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话说从前某年,佛祖释迦牟尼于腊八日在恒河洗礼后,坐在佛佗伽耶菩提树下,经过长时间苦修,身形消瘦,疲备不堪,这时有牧羊女奉上一碗糜粥,喝下这碗粥他一下如受甘霖,身体光悦,悟道成佛。于是此后每年腊月初八,寺庙里都要煮粥敬佛,还要舍粥,此粥用八宝米谓之腊八粥。

此时何炳鸿在华山之上也喝上了腊八粥,虽然华山人气开始复苏,但终究底子薄,现在满山上下才几十个人。

今年还是宁中则亲自下手煮粥,一锅腊八粥,华山上下所有弟子都人手一碗。

中午喝着腊八粥,何炳鸿砸吧砸吧嘴,没感觉有什么特别好喝的……也就是个习俗吧。

腊八一过,突然感觉时间好像上紧了发条一样,嗖嗖而过。

「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腊八过后几日,华山众弟子练武的时间减少了一些,而岳不群也不再板着脸严格要求,也许这就是过年的力量吧~

不过众师兄弟虽然练武时间减少了,但却不少忙活,在宁中则分配下,一队人收拾庭院,一队人整理仓储,一队人下山采购年货


状态提示:第六十六章 过了腊八就是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