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汉末独行>第二百八十三章 刘复下山之融合
心腹,两个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交情,而且因为岚山部落那个神奇的族老,这个家伙是南中蛮夷里面少有的讲道理的。

这样的鄂焕,让刘复都觉得这个家伙绝对不能够就这么老死在这茫茫大山之中,或许跟着韩龙他们走出去,或许无法建功立业,但是他至少也要能够看一看这天下苍生,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才好。

想到了这里,刘复不由的笑了起来,然后给了韩龙一个眼色,让他不要吭声。

“族老!”刘复大喊一声,让岚山部落的族老走了过来,“这个家伙名叫韩龙,这段时间他住在这里,同时教导这部落里面的那些孩子,他比某家更加的会教导孩子!”

“唔?”族老颇有一些惊讶,当初刘复教导部落里孩子们写字读书已经让他很惊讶了,现在居然说这个家伙比他教导的还好,“这个小兄弟住下就可以了,都是朋友,没有必要这么劳累的!”

虽然脸上一直在笑,但是岚山部落的那位族老还是十分客气的说着不要太辛苦一类的。

反倒是一旁的鄂焕嗤笑了一声,“看你们年纪轻轻的,你们有什么学识!”

这句话他用的可是正经儿的汉人话,虽然很是生硬,但是说明这个家伙并不是什么汉人的学识都不懂的。

刘复听到之后也是跟着冷哼了一声,“鄂焕,今日某家还就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做真人不露相!

某家就是一个普通的士子,当初先生教导某家的时候,某家一直在睡觉呢,学识呢也是真的一般,但是这位不一样的。

某家的这位韩龙兄弟,师傅乃是天下知名的大儒管宁!师爷那是当初天下第一名士,颍川陈家的陈寔!

你这厮既然会说汉话,那么想必这两个名字你不会是没有听过吧!”

刘复这个时候是毫不客气的将韩龙的老师给搬了出来,然后直接让众人见识了见识,什么叫做扯虎皮做大旗,用辽东话来说,这犊子装的,那是一点不含糊!

而鄂焕在听到了管宁和陈寔两个名字之后,也是猛然一惊,朝着韩龙都忍不住拱手,行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礼节。

这一礼不是因为管宁是什么寒门领袖,也不是因为陈寔是现在颍川陈家的老太爷,这一礼是天下所有读书人都要行礼的, 因为他们两个人给天下所有人,走出来了一条能够读书写字的机会。

虽然他们两个都是世家子,还是祖上非常厉害的那种,但是他们真的是为了天下寒门走出来了一条路。

(管宁和陈寔,这是贯穿全书的两个人,尤其是管宁,作者将他写成了戏志才的老师,同时也是韩龙的领袖,也是因为他们两个人的身份和经历太过于传奇了。)

先说管宁,管宁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可以说得上是根正苗红了,但是他十六岁时失去了父亲,中表兄弟们怜悯他孤独贫困,都赠予他治丧的费用,管宁全都推辞没有接受,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送终。

管宁成年后身高八尺,胡须眉毛长得很美。与平原人华歆、同县人邴原为好友,都到其他郡学习,并且都敬重亲善名士陈寔。

史书记载,汉末天下大乱以后,管宁听说辽东太守公孙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就与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到辽东。公孙度空出馆舍等候他们。

管宁拜见公孙度,只谈儒家经典而不语世事,之后,管宁随即就居住在山谷中。当时渡海避难的人大多住在郡的南部,而管宁却住在郡的北部,表示没有迁徙的意思。

后来的人渐渐都来跟从他,一月之间就形成了村落,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管宁的教导,管宁于是颇受人们爱戴。

曹操任司空后征召管宁,公孙度的儿子辽东太守公孙康截断诏命,不对管宁宣布。中原地区稍稍安定后,逃到辽东的人都回去了,只有管宁安闲自在,就像要在辽东终老一样。

当时公孙康对外以朝廷的将军太守为号,但在内确有称王之心,想要谦逊的以礼授予管宁官职,让他辅佐帮助自己,但最后还是不敢对他说,他就是如此受到敬畏。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宜。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裴松之注引《傅子》:宁往见度,语惟经典,不及世事。还乃因山为庐,凿坏为室。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而居,旬月而成邑。遂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非学者无见也。由是度安其贤,民化其德度庶子康代居郡,外以将军太守为号,而内实有王心,卑己崇礼,欲官宁以自镇辅,而终莫敢发言,其敬惮如此。)

在此之前,管宁也只是一个隐士,为了能够过上自己心中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了去辽东,而且去辽东之后他也是安心教学,在政治上其实,他并不是很重要。

但是这是在此之前。

黄初四年,魏文帝曹丕诏令公卿大臣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司徒大人华歆举荐了管宁,曹丕就专门用安车前往征召,而这个时候,辽东也出现了一些变故。<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三章 刘复下山之融合--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