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宋耻>第二十四节 北归
侃与将领赵世隆发生冲突,赵世隆杀了李侃,拥兵自重。后来金军打来,赵世隆抵挡不住,弃城逃跑。听到老领导宗泽在开封高就,就跟他弟弟赵世兴带着一路聚敛的三万军队来归附。本以为手里有三万人马,老领导不会怪他杀上级的罪过,老领导连那些真正打家劫舍的义兵都能放过,怎么不能接纳他们这些旧部?

结果赵世隆一到,宗泽就问他,河北陷落,难道大宋的国法和上下尊卑也陷落了?当场让左右斩了赵世隆。赵世隆的弟弟和部下立刻就拔出刀剑,一场火并近在眼前。宗泽告诉赵世兴,你兄弟被国法杀了,你如果能奋发立功,也算是给你哥哥雪耻,赵世兴接受了。金兵不久来打滑州,这座金军两次南下都不战而下的河边要地再次危急,宗泽让赵世兴带兵去救援,赵世兴带着雪耻的哀兵心态,竟然趁其不备,击败了金军。滑州竟然奇迹般的保住了。

金军其实如前两年一样,夏天回北方避暑,秋天就南下劫掠,目的同样是开封。连续两次进攻开封,连城都没打下来,却带回去了几千万财富,傻子才会不来。但这次遇到宗泽,东路军进攻滑州失败后,直接带兵去了山东。因为两次从滑州过河,周边能抢的都抢了,留在滑州根本没饭吃,于是跑去一直没顾得上抢的山东。西路军则像上次一样,攻下了洛阳,并在洛阳跟开封对峙。派来使者和谈,可能希望像以前一样,从宋朝官府手里榨取钱财。

但宗泽直接将使者扣押,打算杀掉,要不是赵构听到消息解救,金国使者的脑袋就要挂上城墙。宗泽就这样,将一路金军从滑州逼退,让他们得不到一毛钱,只能跑去山东劫掠。逼另一路金军在洛阳对峙,一直撑了整整一年,到了夏天,金兵再次北撤避暑。此时宗泽竟然筹划起北伐来。他手下聚集起来的那些河北巨寇,都愿意渡河北伐。但皇帝不允许,哪怕皇帝此时是赵楷。

赵楷之所以不同意北伐,一方面是宗泽很难让赵楷相信,他手下那群义兵能在河北平原上打败金军,西军精锐去了都是送死,更何况这些人;另一方面是赵楷实在是不喜欢宗泽这个人。

历史上有名的奸臣跟有名的忠臣,身上都有十分强烈的个人性格。奸臣如秦桧,他走到哪里都能拉拢到一批同盟,秦桧哪怕被抓到金国做了俘虏,他都能得到金国权贵的欣赏,赏赐大量钱财,让他还可以用这笔钱拉拢更多的人,回国后立刻就能让很多朝臣为他担保他不是金国汉奸。而很多忠臣,却拥有一种能把所有人都得罪的特殊本领。

宗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磁州留下康王赵构,按说是对赵构有恩的,可是很快他就把赵构得罪了,被赵构身边的汪伯彦等人排挤,赵构的兵马大元帅升帐议事都不叫宗泽了。因为此时宗泽不断催促赵构过河勤王,跟开封城外的金军决战。明知道赵构怕死,才放弃出使金国的使命,留在磁州,此时偏偏让赵构去挑战金兵,而且还是赵构无法反驳的大义,赵构能喜欢他才怪。

等宗泽在开封站稳脚跟后,此时皇帝是赵楷,他不断给赵楷上书,希望赵楷还都开封,支持北伐,劫回二圣(徽钦二宗),这样的难题,历史上赵构面对的时候,很难办。现在赵楷面对,也很难办,迎回两个先皇,让现任皇帝怎么办?偏偏皇帝还没法回绝。这让赵楷怎么能喜欢宗泽呢?

这些忠臣之所以会得罪很多人,又能聚拢很多人。主要是他们身上有一种特质,那就是坚定的信念,他们认为对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根本不顾及现实不现实。因此宗泽可以团结大量的下属,因为他够坚决,能给迷惑的人带来方向,他还坚持原则,能够在混乱中恢复秩序。可在正常的官场中,他们这些人往往爬不到高位。

宗泽之所以一直到金兵南下,都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出任磁州知州之前,其实已经退休了,默默无名。金兵南下,河北地区的官职根本没人去,他被人举荐去了磁州。然后招募军队,抵抗金军,一步步爬起来。

此时他已经快七十了,之前的官场生涯,就一直在地方上默默无闻。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原则,他考科举的时候,正是王安石变法被清算的时候,可他考试的时候,写了万言为王安石变法正名,为被贬的王安石女婿蔡却鸣不平。此时的官场大势是清算王安石变法,他偏要反着来,赌上自己的前程,只是因为他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对的。

结果考试的结果是同进士出身,也就是没考上,给个安慰称号。从此就只能在地方上当小官,一直是州县官吏,直到退休。

好容易碰到国难,才通过能力爬上来,结果又一次把所有上司和同僚得罪了。

他一年内连发二十四道奏章要求皇帝回到东京,可是金军就在洛阳对峙,这让皇帝怎么敢回开封。他要求北伐,夺回两个先皇,这让皇帝如何能同意。加上其他官员都认为北伐不可能成功,赵楷也就名正言顺的一直拒绝。

结果这倔老头还把自己给气病了,在抵抗了金军一年之后,老头背上长疽,一病不起,临死前高呼“渡河!渡河!渡河!”

一个国家的兴起,一个国家的沦亡,有时候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的。宋真宗时期,辽兵大举南下,当时跟靖康一样,朝臣分化为主战主和两派,辽军还在燕云,江南籍官员王钦若劝宋真宗南迁道金陵,四川籍官员陈尧叟则劝迁到成都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节 北归--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