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神都锦绣>第二百二十四章 家事(三)

很可惜,谢岩没有碰到武媚,他刚走一会儿,武媚带着一群宫女、宦官走进“两仪殿”。

“媚娘因何而来?”李治看见武媚很是意外,先开口问道。

武媚先向李治行了一礼,而后道:“妾身想起一事,特来禀告陛下。”

李治道:“媚娘且说无妨。”

“陛下,妾身想起,‘英公’李司空同是先帝留下之顾命大臣。”武媚非常聪明,她仅仅提出了“李绩”的名字,其他什么都没有说,唯恐言多有失,引起皇帝猜忌。

李治闻言果然没有多想,而是微微笑道:“媚娘所言极是,李司空是国之柱石,遇事垂询亦是应有之意。”

这一对夫妻,谁也没有说出自己是受了别人提示,不约而同的将“想起李绩”此事归于自己头上,或许从这一刻起,他们之间的政治盟友已经多过了夫妻情分。

“那陛下预备何时相询呢?”武媚问出她最关心的话。

李治道:“李司空近日有恙,朕以为还是待其康复后比较好。”

“陛下,李司空有大功于国,身体有恙理应倍加关心才是,况且、况且不知病情如何,妾身以为,登门探望元勋更加彰显陛下恩德。”

李治听出来了,武媚是建议自己亲自去一趟,一来探望国家功臣,二来也好顺便问一下李绩的想法,可谓一举两得。

“媚娘言之有理,朕允之。”李治说完,转首看向王伏胜,道:“去安排一下,朕晚膳后前去。”

李治极其难得的行动果决,那倒也不全是为了武媚,而是在他心里,通过“废立皇后”一事拿回属于自己的皇权才是头等大事,容不得他不积极。

夜幕很快降临,当皇帝的銮驾出现在“英国公”府门前时,府中上上下下全都蒙了,好在皇帝是轻车简行,倒也不需要太多繁褥礼节。

李治很是意外,居然是在书房见到了李绩,尽管他猜到李绩多数只是“称病”,可装模作样那也是应该的呀。

“老臣拜见陛下。”李绩似乎毫不在意,正常行礼言道。

“英公不必多礼,且请坐下叙话。”君臣二人分别落座后,李治又道:“朕听闻英公有恙,特来探望。”下面的话他没有说,而是等李绩说了。

“老臣多谢陛下关心,老臣康健,并未有恙。”李绩说着,叹息一声道:“朝中纷纷扰扰,老臣不知该如何是好,唯有称病,还请陛下恕罪。”

李治听的心里咯噔一下,心说:“朕就是找你来拿主意的,你哪能不知道如何呢?”可是既然来了,怎么着都得问下去,于是道:“朝中纷扰,不外是朕欲立武昭仪为皇后,然褚卿家固执己见,坚决反对,令朕甚是忿恼,顾命大臣反对之事,朕就不可以行之否?”

李绩是何许人也!他早就研判过皇帝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之双方实力对比,以及彼此的意图,并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心里非常清楚应当站在哪一边说话,况且,皇帝表面上是问“废立皇后”事情,可重点是最后一句,即如何对待顾命大臣的建议,那可是事关皇权,可比立一个皇后重要太多了。

李绩微微抬首,望向皇帝,淡淡地道:“陛下,家事何须问外人;顾命大臣也是‘臣’。”

李治几乎不用思考,也听懂了李绩的话意,说穿了就是一句话——自己是皇帝,换个皇后这种事情,根本不需要征得任何人同意,哪怕是顾命大臣,终归也是“臣”,而君臣之间,君永远凌驾于臣之上。

李治终于笑了,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时代终于来了,他再也不用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先朝留下的顾命大臣以及名臣勇将们,从现在起只能是自己的助力,而不可能是羁绊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绩的表态,不只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大唐军方的态度,也可以理解成,在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文官群体逼迫下,军方群体做出的一个集体选择。

得到军队支持的皇帝李治,马上展现出了一个帝王应有的气魄,他离开“英国公府”回到“太极宫”之后,连夜下诏,以“要挟君上”的名义,将褚遂良贬出“长安”,改任“潭州都督”一职,并严命其接旨即刻启程,不能迁延,至此,长孙无忌失去了最为得力的一个政治盟友。

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理了褚遂良,速度之快连长孙无忌都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与此同时,几乎从不上朝的谢岩,突然出现在朝堂之上,并且当殿上奏:“后宫之事,乃陛下家事,与国策、朝政无关,理当由陛下乾纲独断、圣心独裁,吾等外人,自不可说三道四。”

紧跟着,许敬宗、刘仁景、李义府、崔义玄(睦州平叛后升任御史大夫)等一众文臣武将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

李治目睹朝堂之上的一幕,心里那是高兴之极啊,作为一代帝王,他是真正意义的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他再也不用一个人面对那帮动不动说这不行那不可以的宰相们了。

而长孙无忌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外甥,那是翅膀硬了,自己再想如过去一般把持朝政,恐是不可能了,在他的心里,平生第一次萌发出了退意。

谢岩终于可以安心的离开了,尽管他不是“废王立武”整个事件的发起者,但毫无疑问,他是重要的推动者,尤其是最后当廷上奏,且附和者众,隐隐约约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势力。

谢岩他们一行,回到“卫岗乡”没几日,从朝廷邸报上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四章 家事(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