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东晋小军将>第三十九章 新辞典

送走了远洋船队,刘牢之也没能闲下来。这不,姐夫何铮拿着几部新书来了。

刘牢之翻看着书页,心中喜不自胜:“这是《辞典》?姐夫终于是把这书给编成了!”

何铮叹道:“这套书可是花费了我不少力气!为了这套书,我聘了一百多个人,忙了一年多才定稿,为了你那个劳什子拼音,我又多花了两个多月的功夫!”

刘牢之道:“好饭不怕晚!此书一旦面世,必能引领印书业的风潮,多花些力气也是值得的。”

原来这部辞典是刘牢之为了给学校里的学生提供一套工具书这才提议编纂的,他委托了何氏兄弟两个主持此事。中国的汉字在不断地演变过程中,数量是不断地增加的。后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一共收录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汉字;到了三国魏时,李登写了一本叫做《声类》的书,书中收录了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个字,而张辑的《广雅》中收录的汉字已经达到一万八千一百五十个字。

古人著书,因为起先是在竹简上写字,书写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力求言简意赅,即便是字典这种力图解释字义的书,也都是写得文邹邹的,非常的不利于初学者和自学者。刘牢之对这部词典的要求,却是努力做到使用白话解释,让学生可以通过拼音和释义自学文字。只是如此一来,需要的汉字比起通行的字又多了不少。每每遇到这种难以用文字书写的词义,何铮就会记载下来找刘牢之商议。刘牢之的文库比现在多得多,写出来的汉字比起何铮生搬硬造要强的多,最后这本书收录了两万五千多个字。

编写一步词典,除了释义力求准确、全面,其检索方式也是个浩大的工程。除了古人通用的四角检字法,刘牢之还要求添加上“拼音”和“部首”检字法,并且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页码,平白的让何铮一帮人多花了不少精力。光这些拼音和数字的活字就花费何家了不少钱。

听到刘牢之非常的认同这本书,何铮也松了口气。刘牢之是这套书最大的金主,为了让何铮能下定决心做成此事,刘牢之特意先预付了五千套书的订金。刘家在各地兴办学校,这种工具书根本就不怕没地方消化。

“既然已经印完了,姐夫就把我定的所有的书,先送到一里。我也好给他们尽快分发下去!”

何铮点了点头。

这种词典因为底本改动频繁,成书之后也需要不断地改进,所以没必要采用雕版印刷。使用活字印刷,边排版边印刷,制作起来也不慢,何氏书社这次一共印制了八千册。刘牢之已经在去年对外公布了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的工序,现在民间也有大户人家自己雇人雕版,不过印刷书籍的纸张和专用的墨,还是得分别从何氏纸坊和一品汇采买,所以很多人家干脆制完版再找何家书社印刷。制版和印刷分开,何氏书社的业务量大增,这一年多来赚了不少钱财。现在一品汇里面的书籍,已经种类很多了。

刘牢之看何铮没什么事说了,便问道:“姐夫,你编书印书也已经做了几年了,想来也没有什么激情了。现在可有出仕的想法?”

何铮暗暗腹诽:“不为出仕我在这里忙活什么?”不过说起来,像他们这些次等士族,除非才学出众被主官特别赏识,否则也需要父辈的交情相互推荐。何铮的父亲在仕途上没能走远,连带着何氏兄弟现在出仕也艰难。何铮编了几年的书,名声是积攒了一些,却也还没哟州郡主官征辟自己,原先的那些激情也磨得差不多了。

“当然。出仕为官,为天子牧守一方,也不枉自己这一身学问!”

刘牢之点了点头:“日前父亲来信,说是被朝廷任命为安丰太守。安丰郡虽然是侨置郡,在江北却是有实土的。父亲跟袁豫州说得清楚,他会亲自到安丰郡故地驻守,另外征辟椽属管理江南的侨置郡的百姓。姐夫若有意,我便去信跟父亲说明。”

本来似何铮和刘家这种姻亲关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任职的。但是过江以后,门阀政治盛行,这种回避制度根本没人在意,所以刘牢之才会对何铮提及此事。

何铮喜道:“郡功曹已经是不低的起点了,我有什么不愿意的!那就有劳阿全了!”

刘牢之笑道:“自家人有什么好客气的!除了安丰郡的缺,我大哥刘义之,现在是鹰扬将军,已经可以设置参军等属官,何家有合适的人也可以推荐给他!”

何铮一愣,还是点了点头。刘义之和他大哥何淳同岁,如今何淳还在南山书院学习,等待机会,刘义之却已经是物品的将军了。虽然鹰扬将军不过是个五品杂号将军,朝廷诸公对于武职业存在歧视,到底也是踏入仕途了。

听刘牢之这么一说,何铮也有些不自然起来,留下了几套书,便告辞回去了。

刘牢之打开木盒,认真的读起《辞典》来。现在的装订技术有限,这套《辞典》分成了五册,但目录检索就占据了一册。全书通俗易懂,除了是竖排的,内容上跟后世的书已经相距不远。合上书册,闻着书墨的香味,刘牢之不禁有些痴了。

“这书不错,可以作为礼物了!对了,虞真成亲之后,半个多月了,一直还没有回到医馆里去,正好拿着这套书,到徐府去做客,问问此事!”

让孙乾等人提着书,拿上几盒一品汇的点心,刘牢之便骑马往徐邈府上走去。京口虽然说是城,在


状态提示:第三十九章 新辞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