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脸谱下的大明>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门出迎

侯涛山、金鸡山隔江相对,这两座山向来名声不响,既没名人古迹,亦无华美景色,但在这几个月内名传东南。

普通的商贩大都只知晓侯涛山,但那些倭乱之前就是海商的家伙,沿着甬江来到镇海县外,会用警惕而畏惧的目光打量着金鸡山。

因为,汪直就在金鸡山,而且还招来数百旧部,两三个月在山脚修建起一座规模不算太小的村落。

当然了,这座被毛海峰这憨货命名为“招宝村”的村落里,除了汪直的卫队之外,并没有太多海盗出身,大都是海商的子女家眷,毕竟心念故土,不愿漂泊海上。

沿着细碎石子铺的路一直走到江边,汪直兴致盎然的说:“那宁波同知还真不错,修路修的好!”

“也费银子啊,那厮最早修的就是这条路,逼着我买了七八百铁锤,然后……就带走了!”毛海峰抱怨道:“那厮不是个爽快人,光是这条路至少贪了好几百两银子。”

“少扯淡了。”徐碧溪吐槽道:“方先生看过账本,都没说贪了银子。”

“不能说贪了银子,但也的确吃了亏。”钱锐笑吟吟道:“宋继祖此人倒是机灵的很,毛兄弟只管大事,手下兄弟也毛躁……八百民夫,那些日子供的是一千两百人的饭菜。”

汪直回头训斥道:“好了,不就百八两银子嘛,今儿可别提这件事!”

徐碧溪看看前头已经装的满满当当的船舱,“义父,没必要送这么多礼吧?”

钱鸿忍笑道:“就是,中秋那厮就提了两盒月饼来,去扛了三个箱子走!”

“那月饼据说是钱展才亲手所制,宁波全府也没几人能收到。”钱锐今天心情不错,笑容满面道:“不过,钱家子贪财,此事不说东南,至少镇海上下皆知。”

“你们懂什么!”汪直叹道:“南洋那边来了消息,的确有奇物,耐旱易活,亩产数倍于稻谷,可代五谷……也不知道钱展才从哪儿打听来的消息,此事颇为隐秘。”

当然隐秘,南洋吕宋岛等地如今的确移植红薯,但时日不久,直到隆庆年间才大面积铺开,万历年间才有人引入内地。

“两拨人了,都没能得手。”钱锐解释道:“此事一时半会儿只怕难成,老船主才多送些礼……钱展才为此事急着呢。”

“有什么好急的?”毛海峰大大咧咧道。

汪直怒道:“今日你不准开口!”

徐碧溪在一旁笑的直打跌,钱鸿解释道:“此事早有定论,通商一事日久,东南必然多有农户弃谷就桑,风调雨顺还好,一个不好就要粮价直升,钱展才这是怕日后粮荒。”

一行人渡江进了镇海县,一个月前还算通畅的道路如今拥挤不堪,虽已深秋,但海贸不断,来往的客商川流不息,各种嘈杂声让人说话都要放开嗓子。

“就这条路,从侯涛山东面一直到镇海县,已经是烂如泥了。”徐碧溪指着不远处的民夫,“宋继祖还真被钱展才使唤的够呛,修完了库房、码头、威远城,铺好了码头到商市、库房的路,现在又开始修这条路……都小半年了,还没歇着。”

“刚刚征调来的民夫。”钱锐解释道:“之前陆续的万余民夫都已经回去了,毕竟要秋收。”

汪直站在人群中感慨万分,这半年来他一直奔波于舟山、镇海、倭国之间,几乎每次来到镇海,都会发现很多很多变化。

而这些变化大都是让汪直欣喜的,码头扩建,道路平整,甚至还疏通航道。

就像神笔马良,似乎有一支笔,在这东南一偶,绘出如画美景。

进了镇海县,县城并不大,拥挤的让初次来此的外地人瞠目结舌,两条主干道中,你想脚步快点都做不到,人挤人,人推人,两边琳琅满目各种大大小小的商铺。

为饱口腹之欲经常来晃悠的毛海峰主动带路走进一条侧路,摇头道:“人越来越多,县衙已经出了文书,三天后开始,临江的南城门不许过人,只许通车。”

“还不仅如此。”钱鸿补充道:“据说城内要重新布局,拓宽街道,在东面另开一个城门,甚至据说西面城墙推倒,往外扩建数百步。”

汪直一边点头一边顾盼四周,即使是辅路,也颇多商铺,还有走街串巷的货郎。

“钱家葫芦嘞……三文钱一串,五文钱两串!”

毛海峰忍不住丢出十几个铜板,拿着几串糖葫芦回来,“这玩意是钱家那个酒楼传出来的,这倒好,个个都自称是钱家葫芦。”

徐碧溪接过一串咬了口,“噢噢,是山楂。”

“酸酸甜甜,好吃!”钱鸿一扭头一甩嘴,眨眼间就干掉一串。

毛海峰腮帮子鼓鼓的还在献殷勤,“义父,吃串呗,味道不错……”

“吃个屁!”汪直后悔将这个憨货带出来,“都到了地方了,成何体统!”

毛海峰转头看见钱家护卫头领梁生和彭峰正在府门外等候……好吧,这憨货居然举着糖葫芦塞过去!

彭峰为人精细谨慎,笑了笑侧身避开,梁生这厮居然接过来,一口咬下两个,吃的津津有味。

“咳咳,咳咳!”

“咳咳,咳咳!”

同时传来猛烈的咳嗽声,一个是瞪着毛海峰的汪直,另一个是瞪着梁生的王义。

梁生赶紧将剩下的几个吞进肚子,接过钱锐递来的拜帖,快步回去送进府中。

毛海峰缩回到汪直身后,瞥了眼对面的大宅,低声说:“这宅子是镇海周家送的……天


状态提示: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门出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