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1255再铸鼎>第421章 西拓:连云郡 上

1263年,6月5日,小暑12日,临沂。

小暑时节雨水充足,前几日公审之后,接连几天都下着大雨。不过这不意味着工程队可以休息了,恰恰相反,连日大雨使得周边河流水位暴涨,不少地方都有洪水的危险,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走出去收集水情,以便为运河工程提供决策依据。所以这几天,不少干部和工程师都带着人冒着大雨在各地奔波,而今天雨一停,更是趁着大水没有完全消退开始了大规模勘探的进程。

马原和赵浩初两人,走在一段积了雨水的古运河河道边,一边考察河水流向,一边对着最近的一些事件吐槽着。

“嘿,赵哥,你知道吗这下了几天雨,就有些村民嚼舌头,说这是有冤情呢。”

“哈,冤情什么冤情难道那些贪污犯还冤屈了不成”

“不是,他们是说,是我们判得太轻了,老天看不下去了。”

“哈啊哈哈哈哈真是无聊。不是我说,现在这帮子人也太迷信了点。”

“这可不是小事啊,迷信迷信,他们入迷了可是真信的,这对我们的工作不利啊。”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还能来个破四旧不成我看,给他们解释也解释不通,干脆让文化部那杜松林他们派点人来,以神棍攻神棍,让他们迷我们的信算了,还容易控制点。”

“呃,赵哥,你这思想很危险的啊”

正当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的时候,一封信件突然送了过来,交到了马原手上。

马原翻看了一下,无奈地说道:“初一的信,从郡城送来的,看来是下雨耽搁了。唉,真误事啊,要是通了电报就好了。”

东海版本的电报技术经过屡次迭代,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了。实际上这电报本来就原理简单没什么花头,突破之后很容易做得比较可靠。虽说如此,电报业务也没有在东海国境内全面铺开,主要是因为成本太高不是铺设成本高,而是运营成本高。

明晃晃的电线架在外面,就算不含铜,饥渴的乡民也会在几天内给你偷个一干二净。想保住线路,必须投入大量安保力量时刻巡查才行,这费用就海了去了。

所以就算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东海商社投入运营的电报线路也只有中央东海和莱芜临淄两条,前者是熟地,有足够的力量监察,后者是荒郊野外,不用担心有人来偷,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地方,短期之内就别想了。

不过,据悉建设交通部有个胶沂铁路的宏伟计划,若是能成的话,那么借铁路巡查的庇护,顺路架设一个电报线路还是很可行的,甚至还能把铁轨本身用作通信导体。那样的话,西南与本土无疑将能结成更紧密的整体,真正的可谓天涯若比邻,东海新闻又有个新题材可吹了。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他们需要关注的还是当下。

赵浩初关心地问道:“连云的信重要吗”

马原已经拆开信读了起来:“是关于军方的,徐云找我啊,初八的船,该死,耽搁这几天真误事啊。赵哥,那我得赶紧回连云了,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行,你去忙吧。嗯,你手下那个叫蒋开诚的小学生挺能干的,别带回去,留这儿给我打个下手吧。”

在现在的东海,“小学生”可不是骂人的词,相反是个相当令人尊敬的称呼。毕竟就算是小学生也要经过三年五年的学习才能出师,在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北地相当了不起了。

这个蒋开诚就是东海商社培养出来的第一批高级小学毕业生之一,毕业后被财政部抢了过来,经过几年的奋斗也成了部内劳工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前不久被孔嘉谊带到了连云海州城的新名字,现在派来协助马原,表现得还不错。

“行,稍后我就让他来找你报到。”马原对此没什么意见,匆匆应了,便回去收拾东西往连云港赶了。

连云郡人口稀疏、道路荒废,若是走陆路回去,可能就要在荒郊野外露宿几晚了,所以马原没有直接骑马过去,而是带着亲随去了临沂东部沭水边的“临沭堡”。此地是沂水沭水之间陆路交通的端点,从沂水转运来的货物在这里装船进入沭水,海军在此修建了码头设施和一个棱堡。由于是物资集散地,临沭堡这一年来也吸引了不少人气,一些临近的商人和乡民移居至此,有了发展成一个小镇的倾向。马原准备在此搭船前往海边,虽然要绕个弯,但是顺流而下速度很快,耗时比走陆路还少些。

他们在河边等了一会儿,很快就有工作人员过来遗憾地说道:“报告首长,今天没有客船,最近的是一艘运铁的私营货船,您要不要等一等”

马原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见还可以接受,便说道:“不用了,就这艘吧。马你们收着,给我开个单子。”

“行,那您辛苦了。”

事情紧急,马原也没摆派头,直接上了这艘简易的运铁船。

这船确实不能再简易了,连甲板都没有,就是一艘放大了的渔船,全船就一个敞口的大船舱,莱芜来的生铁放在底部,上面铺了一层秸秆,再上面零零散散放着些麻袋,大概是些粮食之类的大宗货物。

这船虽然简易,运营方却不简单,是临沂大户刘员外家的产业。因为这些生铁虽不起眼货值却不低,要是随便托运给一般船户,半路携货跑了怎么办所以就只能委托给有名望有资产的大户运营了,出了差错就得担起来。

当然,委托给大户,他们下面


状态提示:第421章 西拓:连云郡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