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学士独自坐在书房,双目微阖,回忆着今日早朝时的每一个细节。
顾仪兰回娘家的这一日,朝中没有什么新的消息,皇上上朝时候为了穆锦衣他们遇袭的事发了很大的脾气,当朝申斥了镇国将军和兵部孙尚书。给了他们两人处分,并且罚俸一年。
人人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处置而已。若真的主要责任在兵部和金翎卫身上,皇上可没那么轻易放过孙尚书和镇国将军。他在等着信王的调查结果,等一切水落石出之后,再算个总账。
孙尚书挨了一顿申斥,又被罚了俸,更加谨小慎微的模样。但他还是战战兢兢地主动上了奏疏,提出兵部牵头重新调派粮草军械往北境。
孙尚书的奏疏让皇上的脸色好转了一点点,但接下来皇上的反应,却有些意思。他对孙尚书提出的兵部牵头筹粮的建议不置可否,反而转头主动开口问了一旁的何文茂。
何文茂原本安静如鸡地与几位尚书站在一处,力求减小自己的存在感,然而没想到,就这样被皇上突然点了名。
“何卿,你对此事有何建议?”皇上对何文茂的态度十分温和:“你可是个好当家人,任户部尚书以来,账面上漂漂亮亮,国库充盈,若不是恰好遇到北境接连天灾,我看在你的管理下,用不了多久,各地官库的米粮都要装不下了。”
皇上朝何文茂说这几句话时,语气十分和缓,表面上听起来也是一片褒奖之意,但不知怎地,听起来就是让人觉得似乎有那么一丝丝的不对劲。顾大学士在朝上的时候,就觉得有些别扭。
之前顾大学士想不明白,到底别扭在哪里。因为何文茂这个户部尚书的确做的不错,皇上不止一次在朝上表扬过何文茂。
别看何文茂是六位六部尚书里资历最浅的一位,但是政绩的确十分出众,顾大学士之前甚至想过,首辅宰相的位置已经空悬许久,也不能长期这样凑合下去。兴许再过些日子,皇上就会任命新的首辅宰相。倒是无论是他还是谢相、李相、王大人这几人中的任何一人成为了首辅宰相,都会空出个一品重臣的缺。
顾大学士之前仔细想过,这一品的缺,还得补。纵观眼下朝中二品与三品的官员,最有优势的还是几位尚书大人。依照顾大学士对皇上的了解,皇上很可能要从六部尚书中选一位提拔上来。
而若是六位尚书相互比较,其实眼下最有优势的是两位,兵部孙尚书,还有户部何文茂。
孙尚书年资深,先后当过户部、兵部两个重要部门的尚书,他是王知秀的同榜,以前在林相手下做事,虽然政绩不出众,但也算妥帖周全,与林系官员的关系还算和谐。
而何文茂,林相的学生,暗地里又投靠了仪王,眼下又与李系官员交好,人脉上没问题。他任尚书的时日短些,这是他的劣势,但何文茂政绩出众,又曾任淳州府尹,有多年外任经历,履历丰富,这些巨大的优势,足以可以让皇上忽略他年资略浅的劣势。
顾大学士原本还觉得,自己与林相做得这桩交易十分合算。让三儿子进户部,跟着何文茂这一位前途无量的尚书干,自然能够仕途顺畅。168
然而眼下看来,他还是不够小心谨慎。这一次若不是孙女机灵,懂得回家来通风报信,他们整个顾家怕不是都得被何文茂这个禄蠹拖下水?!
听了孙女的话,他才明白,为何在朝上时,皇上的那番话会让他觉得些许别扭。现在想来,皇上明明还在生着气,但对待何文茂的态度却又如此温和,因此才会让他觉得如此违和。
他顾正则从皇上一登基,就在御前办差,二十多年了,他从从五品枢密都承旨熬成了端明殿大学士,一直都是天子近臣,顾正则自认,朝臣中他应当是最了解皇上的人。正因如此,他才能感觉到,皇上对何文茂的态度,有那么一丝丝的不对劲。
顾大学士皱起眉,又仔细回忆了一下皇上说这话的时候,几位重臣的反应。片刻后,他唇角沁出一丝苦笑。谢相和李相今日在朝上都异常沉默,果然,这两人早已心里有数。
也就是王知秀和他顾正则被蒙在鼓里。枉他自诩谨慎,最终却成了最傻的那一个。
和林相的交易,终究还是他太急了,急功近利的结果就是差点把自己装进去。眼下看来,他顾正则最聪明的决定,就是将孙女嫁去了安国公府,若不是九姐儿在,他恐怕这次真的要被何文茂拖下水了。
“来人。”顾大学士沉声吩咐道:“让人去户部给三爷递个信,跟他说,九姐儿回来了,惹得夫人心情不大好,让他今晚早些回来。”
顾仪兰跑回娘家的事瞒不住,顾大学士也没打算瞒,因此干脆就又拿孙女当了由头。
虽然顾大学士派人去户部传了话,但顾三爷回来的还是挺晚。
顾家跑腿的小厮到了户部衙门,消息当然很快传开,不到半刻钟功夫,整个户部从官最大的何文茂到官最小的韩德年,人人都知道了。
顾三爷并没有任何怀疑,他只是觉得有点烦。而尚书何文茂,则特意凑过来关心了一下顾三爷的家事,在顾三爷感叹女儿不懂事的时候,他还跟着安慰了顾三爷几句,一副关心下属的好上司模样。
然而平时与顾三爷相处不错的侍郎谢常静,这一日倒是一反常态,对于顾家的事不闻不问,听到了也当没听到。
这一日户部其实挺忙,而侍郎谢常静,又说有事,